细柳莺堤,新荷涨岸,依依绿满江村。水戏湘皋,鱼龙曼衍黄昏。清游记惯儿时事,步凌波、旧梦能温。只如今、佳节年年,消尽吟魂。
湖山无恙人犹在,但幽怀渐减,芳意微存。翠墨红笺,几番轻涴啼痕。噙香抱粉南塘路,倩薰风、吹洗愁根。暂相携、酒满金樽,月满乾坤。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

芳姊:对人的敬称。

湖阳:地名,在今浙江湖州市。

细柳莺堤:指长着柳树的堤岸。

湘皋(háo):水边的地方,这里泛指江边。

清游记惯儿时事:指少年时期经常到西湖游玩。

凌波:踏着水面。

无恙:没有出事。

幽怀渐减,芳意微存:内心忧愁逐渐减少,美好的情意也渐渐显现。

翠墨红笺:指女子的书信。

噙香抱粉:含着香气,抱着胭脂,形容女子娇艳妩媚。

南塘路:指杭州西湖一带。

倩薰风:请春风吹拂。

月满乾坤:月亮圆满如盘,普照天下。

【赏析】

《高阳台》是宋亡后遗民词人夏承焘的代表作之一。全词以“重午”起笔,写湖山美景,抒发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开头三句“细柳莺堤,新荷涨岸,依依绿满江村”,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其中“细柳”点出地点;“莺堤”写出景色;“新荷”、“依依”写出时间与季节。这几句不仅把江南水乡的美景写得淋漓尽致,而且通过“依依”二字,传达出作者内心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恋。

下片“只如今、佳节年年,消尽吟魂。”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之情。“佳节”一词既指端午节,又暗指宋王朝灭亡的日期——端王赵佶被赐死的日子。这里的“消尽”二字,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以及对宋朝的深深怀念之情。

“湖山无恙人犹在,但幽怀渐减,芳意微存。”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异地,但内心深处仍然对故乡充满了思念之情。而这种思念之情,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弱,但美好的愿望仍然存在。

结尾两句:“翠墨红笺,几番轻涴啼痕。噙香抱粉南塘路,倩熏风、吹洗愁根。”则是对前句的具体化描写。这里既描述了女子的书信,又描绘出了她娇艳妩媚的样子。同时,还提到了她们所走的道路——南塘路。最后一句“倩熏风、吹洗愁根”则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对过去的感慨。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