磴深草掩,楼迥花沈,星鬓伤晚。荡影银塘,多少梦云飞散。孤笛愁听流水诉,瘦筇闲写斜阳怨。睇烟林、似湘皋曲罢,数峰青远。
剩一片、荒亭残柳,皱尽诗心,凄怨难展。踠径春丝,记拂旧时歌扇。冷榭呼鸥人意懒,寒畦招蝶风光贱。好楼台,更安排、几番肠断。

【注释】

1.莹园:即玉山,在今江西景德镇。

2.磴深草掩:山径幽深曲折,被草丛掩蔽,难以通行。磴(dèng):石阶。

3.楼迥花沈:远处的楼台在云雾中消失。

4.星鬓伤晚:鬓发已白,形容年老。

5.荡影银塘:荡漾的微波映照着银色的池塘。

6.梦云飞散:梦中的云彩随风飘散。

7.孤笛愁听流水诉:孤独地吹着短笛,听着溪水声似在诉说愁绪。

8.瘦筇(qióng)闲写斜阳怨:瘦长的竹杖悠闲地书写着黄昏时分的忧愁。

9.睇(qǐ)烟林、数峰青远:凝望着烟雾弥漫的树林与几座山峰,显得遥远苍翠。

10.荒亭残柳:荒凉破败的亭子边残留着一些柳条,柳树已经干枯了。

11.踠(zhī)径春丝:踏着弯曲小径上的春日新丝,回忆过去。踠径:曲折的道路。

12.寒畦(qí)招蝶:冷寂的小畦上蝴蝶飞舞。寒畦:寒冷的菜地。

13.好楼台,更安排、几番肠断:如此美丽的楼台,又怎能不让我伤心断肠呢?

【赏析】

此词为重过玉山所作。词人追忆玉山旧游,感慨流连不已,并由此生出许多感触,遂成此篇。全词以景起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词的上片开头三句写玉山秋日的景色,以及作者对玉山景物的回忆和感受。“磴深草掩”,说明玉山之高峻,路径之幽曲;“楼迥花沈”则写远望之所见:玉山上的花,似乎都隐没于云雾之中。这三句写景极富层次感和空间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玉山之间,领略其高峻、幽深和迷离的特点,为下一句“星鬓伤晚”埋下伏笔。

“星鬓伤晚”,是说年华易逝,白发丛生,岁月不饶人。这既是对自己身世之感怀,也是对玉山景物的感慨。接下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玉山的景色:“荡影银塘,多少梦云飞散”。这里所说的“银塘”,可能指玉山上的池塘。它因池水映照星光而闪烁如银,给人以梦幻般的美感。但这种美景却如同梦幻一般,转瞬即逝,让人感到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孤笛愁听流水诉”,则是说独自一人吹起了短笛,倾听着溪水潺潺的声音,似乎在向流水倾诉自己的心事。这里的“流水诉”既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又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之情。

“瘦筇闲写斜阳怨”,“瘦筇”(瘦长的竹竿)在这里象征着词人的身影。他悠然自得地拄着一根竹竿,悠闲地写下自己心中的忧愁和怨恨。这里的“斜阳怨”不仅指夕阳西下的情景,也暗含着词人内心的忧伤和不平之气。

词的下片开始三句,由玉山转入了词人的现实生活。“睇烟林、似湘皋曲罢”,是说眺望烟雾缭绕的山林,仿佛看到了《湘洲》中的曲终人散之景。这里的“湘皋”可能是指湘江边的山丘或江畔的草地。《湘洲》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据说他曾在湘水中投江殉国。《湘洲》曲终人散的景象,常常被视为一种悲哀的象征。词人通过这一画面,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落。

接下来的两句,“数峰青远”,是对前面的画面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青远”可能是说山峰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淡淡的青色,显得遥不可及。而“数峰”则暗示了山峰的众多和密集。这样的画面给人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使人不禁联想到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感受到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绪。

“剩一片、荒亭残柳,皱尽诗心”,是说只剩下一片荒废的亭子旁边残留着一些残柳枝条,它们似乎在默默地诉说着词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皱尽诗心”既形象地描绘了柳条的形状,又隐喻了词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柳枝的皱折代表着词人心中的忧郁和烦闷,也象征着他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渴望。

结尾两句,“踠(zhī)径春丝,记拂旧时歌扇”,是说踏着弯曲的小路,回忆起春天里曾经拂过自己旧时的歌扇的情景。这里的“踠(zhī)径春丝”指的是春季里小路两旁生长的细长嫩丝,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生机。而“拂旧时歌扇”则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暗示着词人曾经有过美好的爱情经历,但现在却只能回忆过去的甜蜜与温馨。

整首词通过对玉山秋日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词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失落。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向往,也有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