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亭阴。认藏花径𥥆,锦石映斜簪。鸥汊通潮,虹桥夹树,烟外荒翠疑沈。画桡去、清歌未歇,又暮霭、催起剪波禽。拓地林塘,上梁台榭,孤感凭临。
燕赵客游偏惯,镇风沙满眼,皱损诗心。龙汉身更鸱夷约,误欢绪、飘雨难寻。且消领、菰芦晚兴,赚渔蓑、新句抵千金。恼煞斜阳,断红还印愁深。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野亭阴翳处,隐约可见花径弯弯曲曲,锦石如美人的耳饰斜插在两旁。鸥群往来于水面上,虹桥横跨两岸树木之间,远处的景色烟笼雨锁,一片荒凉。画船缓缓划过,悠扬的歌声未停歇,天色渐暗,云气蒸腾,又催起了归去的波禽。拓地林塘,上梁台榭,孤独之感使我凭栏而立。
燕赵游人惯经风沙,眼力已损,诗心皱缩。龙汉之身,更似鸱夷之约,欢情已逝如飘雨难寻。且让我消领菰芦晚兴,赚渔蓑新句抵千金。恼煞斜阳,断红还印愁深。
赏析:
《一萼红·宁园纪游》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绘宁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词中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野亭阴”,描绘了宁园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静谧、幽雅的感觉。“认藏花径𥥆,锦石映斜簪”,进一步描绘了宁园的美丽景色。这里的“花径”、“锦石”和“斜簪”都是形象化的语言,将宁园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
接下来的句子“鸥汊通潮,虹桥夹树,烟外荒翠疑沈”,继续描绘宁园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这里的“鸥汊通潮”、“虹桥夹树”和“烟外荒翠”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宁园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
“画桡去、清歌未歇,又暮霭、催起剪波禽。”这两句词则进一步描绘了宁园的人文环境。这里的“画桡”、“清歌”和“剪波禽”都是形象化的语言,将宁园的人文化氛围和生活情趣展现出来。
最后一句“拓地林塘,上梁台榭,孤感凭临。”则是整首词的总结。在这里,词人表达了自己对宁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他认为,人生如同宁园一样,既有美丽的风景,也有孤独的心境。只有真正欣赏和理解人生的人,才能像词人一样,拥有豁达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