甓藓雕霜,檐萝扫月,叶吹重听。匆匆梦转,改尽绿阴门径。掩残书、错翻堕红,旧情未了芳题省。又石阑几片,如何不护,唱蝉凄冷。愁凝。
秋天迥。但野水荒沟,故寒新暝。空山自好,未与宫槐同咏。想江湖、摇落正多,雁声不到宵更永。最妨他、白发孤篷,怨入渔灯檠。
【注释】
- 琐窗寒:唐教坊曲名。又名《梅花落》。因词调以韵脚“琐”字为特征,故称。
- 寓斋:寄居之所,这里指自己住的小楼。闻:听到。
- 甓(pì)藓:砖上的苔藓。
- 檐萝:檐下的藤萝。扫月:拂拭月光。
- 叶吹重:风吹叶声重复。
- 匆(chōng):急迫、匆忙。梦转:梦中醒来。
- 改尽:变尽。绿阴门径:绿荫小道。
- 掩残书:掩映在残书之中。错翻堕红:误翻的书页上落有花瓣。
- 石阑几片:石栏杆的一片。
- 如何不护:怎能不保护它。唱蝉凄冷:悲凉地鸣叫的秋蝉。
- 愁凝(níng):忧愁凝聚。
- 秋天迥:秋季来临了。迥,远、高远、远去。
- 野水荒沟:荒野的水沟。
- 故寒新暝(míng):旧时的寒冷和新的黄昏。
- 空山自好:山峦空寂而美好。
- 宫槐:宫中栽种的槐树,这里泛指皇宫。同咏:一起歌唱。
- 摇落正多:秋叶飘零得很多。摇落,落叶。
- 雁声不到宵更永:夜晚雁儿的叫声听不到。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 最妨他:最妨碍它。他,代指自己的白发。
- 怨入渔灯檠(qíng):怨恨之情如同鱼油灯的光一样。怨,恨;檠,灯台。
【译文】
砖上的苔藓雕刻着霜花,藤萝拂拭着月光。风吹树叶的声音重重响起。匆匆忙忙地醒来,已经改变了绿荫小道。掩映在残书之中,误翻的书页上落有花瓣。旧时的情谊还没有完全忘记,芳题还在提醒我。石头栏杆上还有几片叶子,怎能够不加以保护?悲凉地鸣叫的秋蝉让人忧愁凝集。秋季来临了,野水沟里荒草萋萋,旧时的寒冷和新来的黄昏交替降临。山峦空寂而美好,没有与宫中的槐树一起歌唱。想到江湖上,秋叶飘零得多,雁儿的叫声听不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最妨碍我的是白发和孤舟漂泊,心中充满了怨恨之情就像渔灯的光亮一样。
【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中的愁思。起首三句写景兼点时令:“甓藓雕霜,檐萝扫月,叶吹重听。”砌石上的青苔犹如雕琢过一般洁白如霜;屋檐下攀缘生长的藤萝拂去了月光,只有风吹叶声才听得分明。“匆匆梦转”,说明词人已从迷惘中醒悟过来,但梦中的景象却已无法挽回了。“改尽绿阴门径”,表明自己已经离开了这幽静的居所。以下写室内之景:残书乱翻,红叶满地,“旧情未了芳题省”。词人似乎在寻找过去的旧情,但一切早已成为过去。“又石阑几片,如何不护,唱蝉凄冷。”石栏之上有几片叶子还保存着昔日的绿叶,它们怎么还不赶快飞走,以免被秋风惊落呢!这两句是说:我是多么希望这些叶子不要落下啊!”愁凝”二句,写室外之景:“秋”来临了。“空山自好,未与宫槐同咏。”山中虽然寂静美好,但是没有人能与之共同吟咏,这该有多么寂寞!“想江湖、摇落正多,雁声不到宵更永。”“想”在这里是设想的意思。词人想象到江湖上飘泊不定,秋色萧瑟,雁声稀少。“最妨他、白发孤篷,怨入渔灯檠。”最妨碍我的是白发和孤舟漂泊。我心中充满了怨恨之情就像渔灯的光亮一样。此篇是羁旅之作,也是伤怀之作,全篇用笔细腻,抒情曲折,情景交融,委婉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