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拓亭台胜景,静耽泉石清缘。算他冷尽到心肝。东方称宦隐,南国艳神仙。
一战从容却敌,当年安石差贤。东山丝竹倍堪怜。五胡曾几日,又值乱华年。

诗句原文

闲拓亭台胜景,静耽泉石清缘。

译文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亭台楼阁等自然景观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沉静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闲拓”意味着悠闲地建立,”亭台胜景”则指美丽的风景,”静耽”表示深深地沉迷或喜爱,”泉石清缘”可能是指泉水和山石带来的清新之感。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通过使用”闲拓”、”亭台胜景”这些词汇,诗人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同时,”静耽”和”泉石清缘”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之美,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整体来看,这句诗展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1. 第二句
    译文注释
    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对山水之间的情感联结和心灵归宿的向往。”东方称宦隐,南国艳神仙”可能是在赞美隐居生活的美好以及追求仙道的人所拥有的超凡脱俗。”东方”可能指的是中国,而”南国”则可能指的是东南亚一带,这样的描述通常用来比喻理想的避世之地。”称宦隐”和”艳神仙”则分别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高贵和美丽。
    赏析
    第二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称宦隐”可能指的是诗人希望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选择一种更加隐逸的生活方式。而”艳神仙”则表明了诗人追求的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通过这种描写,诗人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2. 第三句
    译文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战争胜利后所采取的策略的肯定,同时也反映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一战从容却敌,当年安石差贤”中的“一战从容”可能指的是一次轻松取得的胜利,而“安石差贤”则是借用苏轼(苏东坡)的名字,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善于用人著称。这里的“差贤”可能是指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智慧。
    赏析
    第三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策略运用和历史智慧的认可。通过对过去胜利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于成功和成就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对于政治才能的重视。通过提及苏轼的例子,诗人强调了明智决策和人才选拔的重要性。
  3. 第四句
    译文注释
    这句诗描绘了东山的生活场景,并流露出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东山丝竹倍堪怜”中的“东山”可能指的是东晋时期谢安退居的别墅东山,而“丝竹”则指音乐,这里用来形容那里的音乐氛围。“倍堪怜”表达了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赏析
    第四句诗通过回忆东山的生活,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东山”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代表着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丝竹倍堪怜”则通过音乐这一元素,传达出了对于曾经那种无忧无虑、充满艺术气息生活的怀念和赞美。
  4. 第五句
    译文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五胡乱华时期的感受,以及对于当前混乱局面的担忧。”五胡曾几日,又值乱华年”中的“五胡”指的是五胡乱华时期,即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羌、氐人等少数民族在中国建立的一系列政权。这里的“乱华”则指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破坏。
    赏析
    第五句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动荡时代的感慨。”五胡”可能象征着历史上的不稳定和混乱,而”又值乱华年”则暗示了这种动荡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通过这种描写,诗人不仅回顾了历史,也反映了对当下时局的关注和忧虑。
  5. 尾句
    译文注释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变迁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五胡曾几日,又值乱华年”中的“五胡”和“乱华”如之前所述,而“又值”则强调了这种状况的重复出现。”又值”在这里不仅仅是时间的叠加,也象征着历史的循环和宿命。
    赏析
    尾句诗通过总结性的语句,强调了历史的循环和宿命的主题。通过提到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时期以及它带来的动荡,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轮回的深刻认识。同时,这种表达也反映了诗人对当前局势的担忧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