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风光无数。杨柳丝丝如舞。偶然修禊仿兰亭,未必人非古。
三绝画名家,一曲吟梁父。诗情不似永和年,各有奇怀吐。

上巳风光无数。杨柳丝丝如舞。偶然修禊仿兰亭,未必人非古。

三绝画名家,一曲吟梁父。诗情不似永和年,各有奇怀吐。

【注释】

①上巳:农历二月初二日,古人认为这一天天气晴朗,万物生长,故以“上巳”为春季的正日。

②柳丝如舞:形容柳条轻拂的姿态。

③偶然修禊:指偶然地参加修禊节,这里指参加这次海上修禊的盛会。

④三绝画名家:指郑思肖是三个绝代佳人(美人)。

⑤梁父:指《梁甫吟》这首诗。

⑥永和: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字,相传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之说。

⑦各:指各自。

【赏析】

这首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春,时在福建泉州。词中赞美郑君慕康画技高超,能以画笔再现出兰亭修袚的历史情景,使读者如同亲临其境。全词写景咏物,抒情寓理,既颂扬了郑君慕康的画技,又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兴亡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上阕先从时间说起。上巳节是古代风俗,每年三月三日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人们在此日到水边洗濯、祓除不祥,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修袚等民间活动。词人把修袚作为“修禊”来写,说明他有意要与古人相会。“风光无数”,点出时间地点;“杨柳丝丝如舞”,描写环境气氛。接着写自己因偶然间来到此地参加修袚,便想效法当年东晋王羲之所书的《兰亭序》的风采。这里用典是为了突出郑君慕康画技的高超。“未必人非古”,意思是不一定人人都能像古人那样。此句是说,虽然作者本人并没有忘记历史,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偶然”一词,表明这是一次偶然而遇,并非刻意为之。

下阕转入对郑君慕康画艺的赞扬。“三绝画名家”,意谓郑君慕康是一位具有三绝才华的画家。所谓三绝,即“诗、书、画”。这里的“三绝画”是指郑君慕康的绘画艺术。“一曲吟梁父”,意为郑君慕康在绘画之余,还喜欢吟诵《梁甫吟》。《梁甫吟》,是东汉末年曹操所作,内容慷慨悲壮,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词中称郑君慕康为“曲”,是说他善于运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情不似永和年”,此处所说的“永和年”是指王羲之的书法鼎盛时期,也就是他创作的《兰亭序》的时代。《永和帖》是王羲之的传世名篇之一,它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词人将郑君慕康的画作与王羲之的书法相提并论,显然是在夸赞郑君慕康的画艺。“各有奇怀吐”一句,则是说郑君慕康与王羲之一样,都有独到的见识和胸怀抱负。

全词通过对郑君慕康绘画才能的赞扬,以及对自己身世际遇的感慨,抒发了词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自身遭际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他渴望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