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雨不风刚九日,一丘一壑有三秋。
吾曹已作将红树,人事多轮未白头。
到耳霜清初听雁,候门山翠漫扶鸠。
黄花傥亦伤迟暮,更与城南续旧游。
不雨不风刚九日,一丘一壑有三秋。
吾曹已作将红树,人事多轮未白头。
到耳霜清初听雁,候门山翠漫扶鸠。
黄花傥亦伤迟暮,更与城南续旧游。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马苏臣,字湘灵,桐城人。有《偶景斋诗钞》。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九日重阳节的场景,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变迁、人生沧桑的感慨。
首联“不雨不风刚九日,一丘一壑有三秋”,直接点明时令为重阳节,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观。秋天的田野上,只有秋风在吹拂,秋雨没有降临,天地间显得异常宁静。诗人用“刚”字来强调时间的紧迫感,似乎在暗示时间过得很快,让人措手不及。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和忧虑。
颔联“吾曹已作将红树,人事多轮未白头”,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生命易逝的感慨。诗人以“红树”比喻自己已经步入中年,虽然身体强健,但内心却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恐惧和无奈。而“人事多轮未白头”则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认识。诗人深知人生如同四季轮回,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和感受,但终究无法逃脱岁月的洗礼。
颈联“到耳霜清初听雁,候门山翠漫扶鸠”,则描绘了一幅秋日里的景象。诗人站在高处,听着远处传来的雁鸣声,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而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仿佛在为过往的人送别。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使得自然景物更加生动和感人。
尾联“黄花傥亦伤迟暮,更与城南续旧游”,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和希望。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菊花一样,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也能够坚强地挺立着,不轻易放弃。同时,也希望能够有机会再次来到城南,与朋友们一起享受那份难得的友谊和欢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生命和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