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国南乡,万里归程岭树荒。日落行人愁虎豹,苍凉。恼杀衫鸡报夕阳。
结客剩诗囊,古剑芒鞋铁裲裆。如火炎风蒸荔熟,甘草。饱啖晶盘十八娘。

南乡子·初夏

作者:苏轼闽海国南乡,万里归程岭树荒。日落行人愁虎豹,苍凉。恼杀衫鸡报夕阳。

结客剩诗囊,古剑芒鞋铁裲裆。如火炎风蒸荔熟,甘草。饱啖晶盘十八娘。

注释:

  1. 闽海国:指宋代的福建地区。
  2. 南乡:南方。
  3. 岭树:山中的树林。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在福建的山林中。
  4. 日落:太阳落山。
  5. 行人:旅人或游子。
  6. 虎豹:猛兽,比喻危险。
  7. 苍凉:荒凉、凄清。
  8. 衫鸡:古代的一种布制小鸡形状的帽子,这里指代诗人的帽子。
  9. 古剑芒鞋铁裲裆:形容游侠行商的装束。
  10. 如火炎风蒸荔枝熟:形容炎热的天气使荔枝成熟。
  11. 甘草:一种中药材,这里指代美味的食物。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在福建时期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诗人在福建山区行走的艰辛和孤独。下阕则通过写荔枝的成熟和食物的美味,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态度。
    首两句“闽海国南乡,万里归程岭树荒。”描述了诗人在福建的艰难行程以及周围环境的荒凉。闽海国,即福建地区,诗人在这里度过了漫长的时间,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而岭树,则是指那些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它们已经变得枯萎,象征着诗人旅途的艰辛。
    “日落行人愁虎豹,苍凉。”这句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恐惧。日落时分,诗人走在山路上,周围的虎豹等野兽让他感到害怕和不安。这种情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凄凉和孤独的氛围。
    “恼杀衫鸡报夕阳”这一句,则是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诗人把衣服上的鸡形帽子比作是一只讨厌的鸟儿,它总是在夕阳时分叫个不停,让人无法安宁。这种夸张的手法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也增添了词句的幽默感。
    下阕“结客剩诗囊,古剑芒鞋铁裲裆。”描绘了诗人行商的经历。他的行囊里装满了诗歌,腰间挂着一把古剑,穿着一双铁质的鞋子,这些细节都显示了诗人行商的身份。这里的古字,不仅表示时间久远,还暗示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
    “如火炎风蒸荔枝熟”这句则是写景抒情。炎热的天气让荔枝成熟,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时光。而甘草,则是指美味的食物,这里的甘草代表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最后一句“饱啖晶盘十八娘”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在旅途中品尝到了美味的食物,这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和满足。这里的十八娘,可能是指荔枝,也可能是其他美味的食物,但无论如何,它都是诗人在旅途中所追求的美好事物。
    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福建地区的旅行经历,通过具体的景物和人物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词中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