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露细。早稻熟江乡,嫩凉无比。八跪双螯郭索,迷离烟水。断芦折苇洲边憩,羡轮囷、行沙如驶。寒潮来去,孤舟没灭,渔灯初起。
正好是、荒村雨霁。问何人笭箵,萧然汀嘴。小市平桥,过处霜天凝紫。橙黄橘绿登高会,醉东篱、酒人风致。依稀记得,鱼庄设簖,夜分无寐。

【注释】

桂枝香:词牌名。“桂”指桂花,“枝”“香”为韵。此调为长调,九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上片第四句起韵。下片第三、四两句起韵,第四句一韵到底。

风清露细:秋风清凉,露珠晶莹。

八跪双螯(é):螃蟹。蟹有八只脚,两只大钳。郭索:指螃蟹的壳。

烟水:雾气笼罩着江水,泛指江水。

断芦折苇洲边憩(qì):“断芦折苇”指芦苇丛中的小洲,此处指停泊之所。

轮囷(qūn):屈曲盘旋的样子。

笭箵(wěi shuì):竹器。

橙黄橘绿登高会:指橘子成熟了,人们聚在一起赏月饮酒。

鱼簖(bào):捕鱼用的网。

依稀记得:依稀,形容印象模糊;记得,记起了。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抒情,下片叙事抒情兼用。全词意境优美,情味深长。

“风清露细。”是写景之始,秋日清晨,秋风习习,晨露晶莹,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早稻熟江乡”,“嫩凉无比”,既写出了江南农村的田园风光,又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八跪双螯郭索,迷离烟水。”这是写景之转,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河中游动着一群螃蟹,它们有的在岸边徘徊,有的在水中嬉戏,形态各异,十分有趣。远处的烟雾弥漫在江面上,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使人如痴如醉。

“断芦折苇洲边憩,羡轮囷行沙如驶。”这里进一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景色:江边的芦苇被风吹得折断倒下,而螃蟹则在沙滩上悠闲地休息,它们或爬或卧,十分惬意。作者不禁羡慕起这些螃蟹来,因为它们能在沙滩上自由行走。这一句将螃蟹与人类进行对比,既表现了螃蟹的悠闲自在,又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寒潮来去,孤舟没灭,渔灯初起。”这几句描述了渔民们冒着寒潮出海捕捞的情景。他们驾着小船,在茫茫的大海上漂泊着,时而遭遇狂风暴雨,时而又有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海面。当寒潮过去,渔船便开始返航,而渔灯也随着船只一起点亮。这里的渔灯是指夜晚渔民用来照明的工具。这几句将渔民们在寒潮中的艰辛和危险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好是、荒村雨霁。”这句诗点明了时间背景。在这一场大雨过后,天气突然放晴,阳光明媚。这个村庄因为雨水的滋润而变得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问何人笭箵,萧然汀嘴。”“笭箵”是指竹制的容器,这里指的是渔民们的住所。而“萧然汀嘴”则形容了这些渔民们的生活环境。他们居住在江边的沙滩上,周围都是茂密的芦苇荡,环境十分幽静。然而,这种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也会遭遇风雨侵袭。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坚韧不拔地面对困难,继续前行。

“小市平桥,过处霜天凝紫。”这句诗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座小市和一座平桥横跨在江面上,每当车辆经过时,都会留下一道长长的车辙印迹。这些车辙印迹就像一条条银色的丝带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而周围的霜天则被映成了紫色,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橙黄橘绿登高会,醉东篱、酒人风致。”这句诗描写了一次登高赏菊的活动。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之一,此时各种水果成熟,人们欢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光。其中,柑橘是最常见的水果之一。当橙子和橘子成熟时,人们便纷纷采摘下来,品尝其甜美的味道。而那些没有成熟的橘子则会被挂在架子上,供人欣赏。

鱼庄设簖,夜分无寐。”这句诗回忆了曾经的一次经历。那是在一个夜晚,作者独自来到了一个鱼庄,那里的人正在设置鱼网。当时正值深秋时节,气温渐冷,而鱼庄里的人们却依然热情洋溢地工作着。直到深夜时分,他们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各自回家休息去了。这段回忆让作者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时他们也曾经像这些渔民们一样辛勤劳作,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