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催黄,橙丝待熟,一般酸楚。多嫌昼绣,酷爱习惯性来侣。望秦楼、量珠买歌,闺中肠断邀郎语。惹旧愁滋味,双眉蹙罢,绒尖微吐。
春入清明路。便减曲加饧,柳条如许。宵寒病渴,花瓮偷将伊补。正黄金、零落汉宫,鹔鹴不到沽酒处。怪张华,博物烹龙,小字呼他苦。
【注释】:
琐窗寒:一种词牌名。
敬可贻酢(wèi yòu)戏咏之:敬可,是唐人李贺的字;贻酢,即赠酒,这里指赠送美酒。贻酢,原指宴饮时互相赠送酒食,后泛指交往。
杏子催黄:杏子成熟时,其颜色由青转黄。
橙丝:橘子皮上的细丝。
一般酸楚:普遍地感到酸涩。
昼绣:比喻白天闲着无所事事。
秦楼: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
量珠买歌:形容女子以珠玉为饰,卖弄姿色。
闺中肠断邀郎语:女子在闺房之中思念丈夫,向情人倾诉相思之情。
惹旧愁滋味:引起对往事的怀念与伤感。
双眉蹙罢,绒尖微吐:双眉紧蹙的样子,眉毛弯曲下垂。
春入清明路:春天来到了清明节的道路两旁。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阳历4月5日或者5月初。此时,万物复苏,人们外出踏青、扫墓,感受春天的气息。
便减曲加饧:就减少了曲调,增加了麦芽糖。
宵寒病渴:夜晚寒冷,口渴难忍。
花瓮:盛放花草的花瓶。
鹔鹴(lǎn):黑色公羊的美毛。
黄金:指代珍贵的物品,如金条、金银等。
张华:三国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博学多才著称。
烹龙:形容菜肴味道鲜美,犹如龙肉一般。
小字呼他苦:小孩子叫他“苦”字,表示叫他受苦。
【赏析】:
《琐窗寒》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杏子、橙丝、秦楼、花瓮等一系列物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
首句“杏子催黄”,用“催黄”来形容杏子成熟的颜色,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杏子的诱人外观。接着第二句“橙丝待熟”,以橙丝来比喻橙子,同样展现了它们诱人的外表。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杏子图,令人目眩神移。
然而第三句“多嫌昼绣”,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这种繁华景象的反感。这里的“昼绣”指的是白日里无事可做的状态,而诗人对此表示不满。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的基调更加复杂多变。
接下来的诗句中,“望秦楼”一句,诗人以秦楼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往爱情的回忆。而“量珠买歌”则描绘了女子以珠玉为饰,卖弄姿色的情景,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心中的失落和痛楚。
进入第四句“惹旧愁滋味”,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由此引发的痛苦感。这种回忆往往伴随着深深的忧伤和不舍。
第五句“双眉蹙罢,绒尖微吐”,描绘了诗人眉头紧蹙的样子,似乎在努力压抑内心的痛苦。而“春入清明路”一句,则将时间带入到春天的清明节,暗示着生命的流逝和无常。
第六句“便减曲加饧”,诗人通过对比“曲调”与“饧”(即麦芽糖)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空虚和无奈。而“宵寒病渴”一句,则进一步加剧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最后两句诗中,“花瓮偷将伊补”意味着诗人通过花瓮中的花草来缓解自己的孤独感和寂寞感。而“正黄金、零落汉宫”则暗指诗人心中的美好梦想如同黄金一般珍贵,但最终却只能化为泡影。而“鹔鹴不到沽酒处”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失望的情绪。
这首诗通过描绘杏子、橙丝等物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从对生活的无奈到内心的痛苦,从对过去的怀念到现实的失望,这首诗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哀伤。同时,诗中的典故和象征手法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得这首诗更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