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住梅花,闲夜卷帘,银霰轻洒。凭谁知我,绿樽罢举,彩毫勤把。茸裘破帽,傍他范蠡荒祠,十年不鞚关城马。重听打窗声,恰边愁偷写。
牵惹。似曾年少,翠靥垆头,宝筝楼下。翻借调冰,刻玉添成游冶。而今休矣,只剩松火堆盘,此身孤负鸳鸯瓦。寒意满人间,任先生卧也。
【译文】
禁住了梅花,晚上卷起窗帘,银霰轻轻洒下。凭谁知道我?放下绿樽罢手,勤快地挥毫泼墨。穿着茸草的皮帽,在范蠡的荒祠旁徘徊,十年没有跨上关城骏马。再次听到打窗户的声音,正好勾起边愁,偷偷写了下来。
牵惹。似乎曾和年少的人一样,翠色的脸上有垆头的美貌,宝筝楼下有游人的欢笑。现在却借调冰来,刻玉添成游冶。如今休了,只剩下松火堆盘,这身孤负鸳鸯瓦的冷清。寒意满人间,任先生卧也。
【赏析】
《石州慢·咏雪》是辛弃疾词作中的一篇佳作。这首词以咏雪为题,实际上是一首咏史词,通过咏雪抒发自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对南宋王朝偏安江左、不思进取的愤慨。全词采用今昔对比手法,通过对雪的描写,把历史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禁住梅花”三句,写室内环境。“禁住”即禁止之意,这里用拟人法,说明室内有人。“闲夜”,指深夜,“卷帘”两句写深夜里,雪纷纷地落下。银霰,雪花。“轻洒”二字形容雪花飘落得轻缓而细密,给人以静谧之感。
“凭谁知我”三句,写室外环境。“谁”,指谁也不知道,“知我”即了解我的意思。“绿樽”是酒器。据《晋书·王羲之传》载: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常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在雪天饮酒赏雪,并赋诗作乐。“彩毫”指笔,因雪白如帛,故称笔为彩毫。“勤把”。这里指不停地挥毫泼墨。“茸裘破帽”两句,说作者披着破旧的皮帽子,戴着破旧的皮衣,站在范蠡的荒祠前。“范蠡”字少伯,春秋末年楚国人,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泛舟五湖而去。后人常用范蠡归隐五湖的故事来形容隐居山林。“荒祠”,即荒废了的祠堂。“关城马”,指南宋都临安城(今杭州),地处要冲,战备严密,非战时不许骑马出入。
“重听打窗声,恰边愁偷写”两句,写作者听到打窗外传来的阵阵打窗声,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恰”,正,恰好。“边愁”指北方边境的战事。“边愁偷写”即偷偷地把边愁写入诗词之中。
“牵惹”三句,写作者回忆起过去和年轻女子在一起的情景。“似曾年少”,“似曾”意为好像曾经,“年少”指年轻的时候。“翠靥”,指女子脸上的美丽红润之色。“垆头”,旧时酒店的台子上放酒坛的地方。“宝筝”,乐器名。相传秦筝能奏出悲切之声,故又称秦筝。“翻借调冰”句,言女子弹奏秦筝,声音凄清悲切。“调冰”即弹奏秦筝,“刻玉”指女子的手指纤细如玉。“添成游冶”句,言女子弹奏秦筝,歌声悠扬动人,使人流连忘返。“游冶”指游乐娱乐。“鸳鸯瓦”,指琉璃瓦。
“而今休矣”三句,写作者如今已不再过这种享乐生活。“而今”指现在。“松火堆盘”,指烧松木取暖,围坐在火盆旁吃烤饼。“孤负”即辜负,白白地辜负。“鸳鸯瓦”句,写现在只围着烧火盆取暖而已。“鸳鸯瓦”,指瓦当有花纹的是双喜字的瓦当。“寒意满人间”句,写现在天下苍生都在寒冷中受苦。“任先生卧也”,言即使先生我也能忍受这种严寒的生活吧!言外之意是自己不能像先生那样忍受这种生活。
这首词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通过对雪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对南宋王朝偏安江左、不思进取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