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如水,漾满地花魂,熿斜清妙。知入幻浮踪,乍窥人、欲嗔还笑。几番惆怅,似画里、相看尤好。清悄。任丁丁、莲漏催晓。
依稀醉红不远,上阑干、芳心自抱。犬吠邻家,惊乱尘缘草草。彳亍屧廊,娉娉袅袅。茅亭宿了。蓦一觉。梦随色相俱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所问,如“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仔细阅读所给诗句,逐句分析其表现手法或作用,最后指出其艺术效果即可。本题要求考生对“石湖仙·腋花影”一诗进行赏析,首先从全诗内容的角度分析,这首诗写的是词人月夜下漫步石湖时看到的美丽景色,通过写景抒发了词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其次再结合具体的词语进行分析,如“熿斜清妙”“乍窥人、欲嗔还笑”等,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景物的灵动美,使整首词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再次,注意要分析诗句的炼字以及修辞等表达技巧。
【答案】
(1)月明如水,漾满地花魂,熿斜清妙。
译文: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映照着满湖的荷花,月光斜斜照在水面上,显得非常美丽。
注释:“熿斜清妙”(斜阳),指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湖面上。
赏析:此句写出了月色之美。作者以“熿斜”来形容夕阳的斜照,把夕阳西下的美景写得惟妙惟肖。
(2)知入幻浮踪,乍窥人、欲嗔还笑。
译文:知道是幻觉中的踪迹,刚一窥视人的影子就露出笑容。
注释:幻浮踪,即幻觉中的踪迹,指水中月影。
赏析:此句写词人看到月影后的心理反应。“乍窥人”三字写出了他刚刚看到水中的影子时的惊喜与疑惑,他不知道这影子是真是假,所以既惊讶又怀疑。
(3)几番惆怅,似画里、相看尤好。
译文:几次惆怅之后,觉得这幅画中的人比真的还要好看。
注释:惆怅,指因思念而感到忧愁烦闷。画里人,指画中的美女。
赏析:此句写词人看到美人图后的心情。“几番惆怅”表明词人不止一次地为这幅画所打动,多次为之动情。“画里人犹好”则进一步说明这幅画中的美人更胜过现实中的女子。
(4)清悄。任丁丁、莲漏催晓。
译文:寂静清冷。任凭滴答的莲漏声催促着天亮。
注释:丁丁,形容水滴落的声音。
赏析:此句写词人在月夜下徘徊不归的情景。“清悄”一词既写出了夜晚的静谧,也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任丁丁、莲漏催晓”两句描写了深夜的静寂,以及词人彻夜未眠的情形。
(5)依稀醉红不远,上阑干、芳心自抱。犬吠邻家,惊乱尘缘草草。
译文:依稀看见那醉酒的红色不远了,我独自上到阑干边,心中暗自抱着芳心。突然听到邻居家的狗叫起来,惊起我心头的尘缘,让我匆匆离去。
注释:“醉红”二字写出了词人醉眼模糊所见的景象。“上阑干”写词人上楼的动作。“犬吠邻家”写词人听到狗叫声后惊慌失措的样子。
赏析:此句写词人听到狗叫声后的反应和动作。词人说“惊乱尘缘草草”,说明词人当时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惊乱”一词表现出词人在面对美景时的欣喜若狂和心猿意马的状态。
(6)彳亍屧廊,娉娉袅袅。茅亭宿了。蓦一觉。梦随色相俱杳。
译文:彳亍屧廊,娉娉袅袅。茅亭宿了。猛然间一觉醒来。梦中的景色随着梦境一起消失了。
注释:“步屧”(chǒu)、“娉娉”(pīng)都是形容女子走路的样子。屧廊,指走廊。茅亭宿了,意思是词人住宿的地方是一个茅草覆盖的亭子。
赏析:此句写词人梦醒后的感慨。“步屧”、“娉娉”都是形容女子走路的样子,此处用来描绘词人的神态和动作。“茅亭宿了”表明词人是在一个茅草覆盖的亭子里过夜的。“蓦一觉”三字写出了词人醒来时的感受。“梦随色相俱杳”一句写出了梦境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悲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