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篆方摇,灯花未落,沈沈院落重扃。藤枕上、朦胧思睡,凉意微生。正欲仙人馆去,才一霎、幽梦惊醒。谁知得、此是雨来,风起江鸣。
中庭十寻古树,当长夏浓阴,早作秋声。人静也、城头打鼓,已到残更。再也成眠不著,张却眼、便到西清。苍烟外,山影正是蓬瀛。

凤凰台上忆吹箫·东洲听雨香篆方摇,灯花未落,沈沈院落重扃。藤枕上、朦胧思睡,凉意微生。正欲仙人馆去,才一霎、幽梦惊醒。谁知得、此是雨来,风起江鸣。

注释:香篆:点燃的香烟缭绕着烟雾。方摇:正在摇动。灯花:点燃的灯芯上凝结的油滴。沈沈:沉沉的样子。院落:庭院,宅院。方:才。摇:摇动。藤枕:用藤条编织而成的枕头。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幽梦:梦境,梦境般的美好境界或愿望。惊:惊醒。“得”:语气词。此:指刚才的雨声。雨来:下雨的声音。风起:风刮起来。江鸣:江水激荡的声音。

赏析:

本篇词写雨夜听雨情景。词人于清秋之夜独自在庭院中,听着雨声,思绪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全词描绘出一幅清秋雨夜的庭院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向往。

上片开头三句,描写庭院中的环境,烘托出一种沉静的氛围。然后以一个“正欲”字点明自己正要离开此处,但被一阵幽梦惊醒,从而引出下文的“雨来”。下片首三句,又回到庭院之中,描写雨夜中庭院的景象,其中“长夏浓阴”四字,写出了庭院中树木的茂密以及深秋的气息;接着又描写了城头上打鼓的情景,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最后又写到了西清(即西边的清冷处),进一步烘托出了夜晚的寒冷。整首词将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