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藩镇,叹河朔杀气,沈沈如墨。裴相元戎收不到,幽蓟祖宗疆域。无赖朱三,清狂亚子,更与分南北。五朝遗事,有何经国长策。
就说杨李南唐,江山雄丽,有词人生色。天堑横空船胜马,百战孙吴雄国。点检黄袍,顿清卧榻,天意真难测。兴亡些子,试追寻堕驴客。

【注释】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大石春景”。

百年藩镇:指五代十国时的藩镇割据局面。

河朔:指河北、山西一带地区。

裴相:指后晋高祖石敬瑭,因曾任河东节度使而称裴相。

朱三:指后唐明宗,因曾与庄宗争夺天下而称朱三。

亚子:指后唐末帝从珂,因曾与庄宗争夺天下而称亚子。

五朝: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

杨李南唐:指五代时的南方政权。

天堑:指长江和大运河等天然屏障。

黄袍:指后周世宗柴荣的龙袍,因后周灭亡而称黄袍。

点检:指宋太祖赵匡胤自称为宋朝的开国功臣。

堕驴客:比喻那些在乱世中沉沦的人。

【赏析】

这首词以咏史抒怀为主旨,借对五代历史的评论来抒发作者的政治感慨。全词可分为三层,上片先总写五代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并由此引出对历史兴亡的评价;下片则着重评说杨李南唐以及宋太祖赵匡胤的历史地位,最后归结到自己的历史命运。

起首两句“百年藩镇,叹河朔杀气,沈沈如墨”,总括了五代十国时期北方的分裂局面。“百年”二字,既指出了这一局势的延续时间之长,又表现了当时人民对于这种局面的不满和悲愤。“叹”字,是全词的感情基调,它不仅表明了词人对这种分裂局面的认识,而且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河朔杀气”,即指藩镇割据所造成的紧张气氛。“沈沈如墨”三字,形容这种气氛的浓重,如同泼在纸上的墨汁一样,使人无法摆脱。

以下五句,作者将笔锋一转,由对历史的慨叹转到对现实的政治问题的思考。“裴相元戎收不到,幽蓟祖宗疆域”,指的是后晋高祖石敬瑭,他在任河东节度使时未能收复被契丹侵占的幽州和蓟州(今北京市)。“无赖朱三,清狂亚子,更与分南北”,说的是后唐末帝从珂和后唐宰相冯道。冯道在后唐末年执政,主张对契丹屈辱求和,因而被视为“无赖”之人;而从珂则被贬为“清狂亚子”,意为他的为人过于清高狂放。这两句话是对冯道和从珂二人的贬低,也反映了作者对他们的不满情绪。

“五朝遗事,有何经国长策”,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这里所说的“五朝遗事”,是指五代十国时期的许多往事,其中不乏一些失败的教训,如后晋出帝石重贵投降契丹,导致中原大乱;后汉隐帝刘承祐荒淫误国,导致国势日衰等。这些往事都是由于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才能所致。作者认为,当时的统治者都没有提出过能够解决国家问题的长策,只是忙于处理眼前的事务,而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利益。

接下来的六句,词人转而评论杨李南唐以及宋太祖赵匡胤的历史地位。“就说杨李南唐,江山雄丽,有词人生色”,说的是五代时南方政权中的两个代表——南唐和南汉。这两个政权虽然都曾有过兴盛之时,但最终也都走向了衰败。“有词人生色”,指的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词方面的成就很高,他的词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魅力。至于“天堑横空船胜马,百战孙吴雄国”,则是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指挥的岳家军,在长江天堑面前英勇善战,屡次打败金兵,使宋朝得以苟安江南。这两句诗既是对当时战争形势的描述,也是对英雄人物岳飞的赞扬。

词的最后两句“点检黄袍,顿清卧榻,天意真难测”,则是对宋太祖赵匡胤的评价。“点检黄袍”一句出自《宋史·陈桥兵变传》。据说,当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时,士兵们在酒坛旁大声呼喊:“我们受点检!”于是赵匡胤就登上了大位,当上了皇帝。“顿清卧榻”,意思是说赵匡胤能够扫除奸佞,清除朝廷上的腐败势力,使宋朝得以巩固统治。然而,这也意味着赵匡胤在政治上的残酷无情。“天意真难测”,则是说赵匡胤能够当上皇帝,是由于天命的安排,但他是否真的能够治理好国家,却难以预料。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之情,同时也寄寓了他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