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三尺,那能消、一夜疏星明月。为待可人新洗盏,呼取脍鱼炰鳖。何处箫声,抑扬高下,浏亮中还咽。幽情无限,何人对与闲说。
不信万里长江,周郎过后,寂寂无人杰。赤壁山前孤棹去,千载波摧苔啮。凭吊秋风,石矶寒木,无任肝肠热。除非仙子,忘情人世生灭。
【注释】
圩上:指江边。小楼:即“小楼临江”。三尺:三丈,这里形容楼高。消:承受。疏星明月:即“疏星漏月”的倒文。为:介词,表目的。新洗盏:即“新斟酒盏”,意为刚刚清洗好酒杯。脍鱼炰鳖:泛指丰盛的菜肴。何人:指谁来。闲说:随意地谈论。
万里:一作“万里长”。长江:指长江水。周郎:三国时吴将周瑜,字公瑾。后借指孙权。寂寂:冷落凄凉的样子。杰:杰出之士。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孤棹:孤舟。苔啮:水波冲刷石矶,使苔藓被蚀去。凭吊:凭悼,凭吊英烈。秋风:秋风萧瑟。冷木:冷清的树木。
【赏析】
《念奴娇 · 圩上小楼》是宋代词人柳永所作,此词描写了作者对赤壁古战场的凭吊与追思。上片写小楼之高、夜宴之盛、肴馔之丰;下片写赤壁古战场的荒凉,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全词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语言流畅自然,风格豪放俊逸。
“小楼三尺,那能消、一夜疏星明月。”开篇就写小楼的高度,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其雄伟壮丽,接着用“一夜疏星明月”来写夜宴之盛。这两句既写出了楼的高度,又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暗示出宴会之豪华,为下文描绘宴会之盛做了铺垫。
“为待可人新洗盏,呼取脍鱼炰鳖。”宴会之上,主人热情款待客人,请客人品尝新鲜可口的鱼鳖等美味佳肴,以此表达主人的热情好客之情。这两句通过描写宴会上的热闹场景,营造出一幅欢乐祥和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种温馨的氛围。同时,这也为下文的怀才不遇之情埋下了伏笔。
“何处箫声,抑扬高下,浏亮中还咽。”这几句描绘了宴会现场的音乐演奏。箫声抑扬顿挫,高亢激昂,旋律优美动听。然而,在这美好的音乐背后,却隐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悲伤之情。这种悲伤之情来自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怀才不遇的无奈。这几句通过对音乐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向往,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无奈。
“幽情无限,何人对与闲说。”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他渴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够与他一同分享这份深深的忧郁与感慨。然而,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更加深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感。
“不信万里长江,周郎过后,寂寂无人杰。”这几句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伟大人物的怀念与赞美。他相信历史一定会记住那些英勇无畏、忠诚担当的人。然而,历史却往往被那些权谋之人所左右,导致英雄豪杰最终落得无人问津的下场。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与思考,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与批判。他认为现实社会缺乏公正与正义,导致英雄豪杰最终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尊重。
“赤壁山前孤棹去,千载波摧苔啮。”最后两句则回到了现实社会中的赤壁古战场。它见证了历史的英雄们在此英勇奋战,也见证了他们的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壮命运。如今,这片古战场已被岁月侵蚀得面目全非,只剩下斑驳的苔藓覆盖着古老的石碑和断壁残垣。这两句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们的深深哀思与怀念之情。
整首词通过描绘小楼之高、夜宴之盛、肴馔之丰以及宴会上的箫声等细节,展现了一幅繁华而又忧伤的画面。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与批判之情。整体而言,该词既展示了柳永豪放俊逸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他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