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叶放,桃花明。正啼莺。无奈扁舟君欲行。
几含情。愁深不日不月,春寒乍雨乍晴。南北东西芳草路,忍青青。

【注释】

梅叶:指梅花的叶子。桃花明:指桃花开得明亮鲜艳。扁舟:指船。君欲行:你要走了。几含情:你多次含着情感。愁深不日不月:愁闷的心情,像日月一样长不了。春寒乍雨乍晴:春天的气候,时而和风细雨,时而阳光明媚。南北东西:指四处、各地。

【赏析】

这首小令写离情别绪,语言自然朴素,感情真挚感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两度出使西洋,归国时带回了许多异国花卉,其中最名贵的花有牡丹、芍药、兰花、菊花、梅花等,因此家中便种满了这些花木,所以《红楼梦》里才有那么多的花草树木。“梅叶”句,是说梅花已经开放,桃花也正开得灿烂夺目。莺啼声声,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但此时,偏偏有人要乘船离去,诗人不禁黯然神伤。“扁舟”,泛指小船,古代常以“扁舟”来代指船只。“君欲行”三字,既写出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又点出了送别的对象——友人即将乘船离开。“几含情”,言其频频含情脉脉,“愁深不日不月”两句,是说离情之愁深如日月,难以排遣。这两句是全词的核心,它概括了上下片所写的种种景物,也概括了送别者的全部心绪。“春寒乍雨乍晴”一句是上片的收束语,也是下片的起兴语。春寒乍雨乍晴,是江南春季特有的气候特征,也是送行者心中所共有的情感体验。“南北东西芳草路”,既是对上片中“扁舟”的具体描写,又是全诗的一个过渡性结句,为下片作铺垫。“忍青青”,是全篇的结束语,既是对“扁舟”这一特定事物的描绘,又是对上片所写各种景物的总结,同时也是对送别者内心世界的揭示。

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特色。它没有采用传统诗歌常用的“赋”“比”或“兴”的手法,而是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所谓“情景交融”,就是将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融为一体,相互映衬,相互生发。这种写法,能更真切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更能深刻地揭示主题思想。本词就是这样的典型例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