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欲登高避市尘,不知山上有行人。
千峰落木天为远,万物逢秋气尽辛。
篱菊未开今日雨,霜林争似晚来春。
道人自会当前意,不为重阳一怆神。

注释:

九日同春坡道人登高:在重阳节这天,我和春坡道人一起登山。

本欲登高避市尘,不知山上有行人:我本来想登上高山躲避城市的尘埃,却不知道山上有人行走。

千峰落木天为远,万物逢秋气尽辛:无数的山峰上,落叶飘零仿佛连天际都显得遥远;万物到了秋天,气息都已尽失,只剩下辛酸。

篱菊未开今日雨,霜林争似晚来春:篱笆边上的菊花还未盛开,而今天却下起了雨,这霜降的树林好像又回到了春天的景象。

道人自会当前意,不为重阳一怆神:春坡道人自有自己对当下的领悟,并不因为重阳节而感到忧伤。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苏轼所作的《九日同春坡道人登高》。诗人以登高避市尘为借口,和春坡道人一起登山。但山行中,却发现了山中有行人。此时,诗人发现,山中虽然有行人,但他却看不见。于是他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与春坡道人登山之因:原以为登山可避开喧嚣的市集,不想山路之上竟有人行。后两联则写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时序变迁的感慨。诗人看到“千峰落木”,“万木萧森”,觉得连天边也似乎变得遥远起来;而当看到“霜林竞发”的时候,他不禁想起了初冬的树木还保持着春天的气息,不禁感叹起“万物逢秋气尽辛”。

诗的最后两句,写诗人与春坡道人的登山目的:他们本来是想要登高避市尘的,没想到在山上竟然看到了行人。于是诗人才有了“不知山上有行人”的感觉。但即使如此,诗人也没有因此而感到孤独。因为他已经深深地领悟到了“道人自会当前意”,即他已经领会到自己所处的境界和心境。因此,尽管是在一个重阳节这样的特殊日子里,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忧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