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金毁玉。但劫尘过处,无有停宿。大纛高牙,麾指旌旗,胸中绝少成竹。防胡未释黄龙戍,带甲又、大江南北。望远人、掷破金钱,累我苦吟人独。
漫说年来壮志,黑头不得志,丝鬓空绿。如此风尘,幕府苍茫,那似三间茅屋。凭教骨肉相依老,免绕尽、回肠千曲。问甚时、脱我簪裾。画入水村图幅。
【注释】
①大纛(dà dú):指军队的军旗。高牙:指官署,军营。麾(huī):古代指挥作战时所用的旗子。
②黄龙戍:指在黄河流域的长城关塞上驻兵防守,用以抵御匈奴。
③带甲:披戴铠甲的士兵。
④累:困顿、困苦。
⑤三间茅屋:指作者的简陋住所。
⑥回肠千曲:形容心情极度悲愤。
⑦簪(zān):一种发饰。这里指官帽。
⑧画入水村图幅:指诗人被朝廷贬谪,如同进入一幅图画中,被描绘成水乡的村舍一般。
【赏析】
《疏影·送人》是一首送别词,也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全词通过写友人远去后作者内心的悲苦,表现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上片开头“销金毁玉”,用典自《庄子·外物》:“宋元君将画《伯牙》,操管弦而就之。方将调素琴,忽然绝弦破琴,遗灰于地。”以比喻友人远行,暗示自己不能与之共事。“但劫尘过处”以下六句,写友人出征的情景。“防胡未释黄龙戍”,“防胡”,即防御胡虏,泛指抗胡;“释”,解除或释放的意思;“黄龙戍”,据《旧唐书·地理志》:“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七十里有黄龙县(今农安北),东北八十里有扶余城(今吉林乾安县西南)。二城之间有黄龙戍”。这是说,黄龙戍是唐代边防重地,这里代指边关要塞。“带甲又、大江南北”,写将士们英勇奋战,保卫国家。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征战在外的深深忧虑。
下片前四句写友人出征以后,作者思念友人之情。“黑头”,指年岁已高,这里用来比喻友人。“望远人、掷破金钱,累我苦吟人独”写作者看到远行的友人,心中无限惆怅,他不禁想: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苦吟人独”是说自己独自忍受着相思的痛苦。“漫说”二字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黑头不得志,丝鬓空绿”(见《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之意,又引出下文“如此风尘,幕府苍茫”等语。这一句是说,不要说当年壮怀激烈的豪情壮志,如今只能垂头白发,无路可走。“风尘”,指战乱。“幕府”即官府。“苍茫”是茫茫无边的样子。这句说,现在朝廷里一片混乱,没有一点希望。“那似三间茅屋”,意思是哪里比得上作者简陋的家呢?这一句既是实叙当时生活状况,又是反衬自己与友人处境的不同,同时也表明了作者的清贫和对友人的关切。结尾四句写友人远去后,自己仍不改初衷,继续为国效力。“凭教骨肉相依老”,意思是即使老来只有父子相依,也要为国家尽忠报效。“免绕尽”是免除了一切烦忧的意思。“回肠千曲”,形容作者内心极为悲痛。“问甚时、脱我簪裾”是说:什么时候才能脱离这种令人痛心的境遇啊!“簪裾”是古时读书人的服装。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能脱身离开这种令人痛苦的环境啊?“画入水村图幅”,是说自己像一幅图画一样,被描绘到水乡的村庄去了。“画入图幅”原意是把画挂在墙上作为装饰,这里用此语比喻自己被朝廷贬斥到边远地区去了。
全词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功业未成的抑郁不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