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阑江阁。甚轻衾似水,羁人先觉。梦到淮南,澹月微霜下帘幕。长是歌离赋别,休更卜、镫前红萼。算几日、鬓影都华,双袖也应薄。楼角。
正萧索。记伴我微吟,数遍寒柝。沈郎瘦削。曾倚炉熏与调药。孤负机中锦字,湘水阔、征鸿谁托。便夜夜、归去也,忍教见却。

【注释】

家书:指妻子的书信。

酒阑:酒已喝到尽,意谓时间已晚。

甚:非常,很。

轻衾:薄被。

觉:感觉,知觉。

淮南:古地名,在今安徽寿县。作者曾从军淮南。

澹月微霜:淡淡的月光和微细的冷霜。

下帘幕:拉开窗帘。

歌离赋别:写送别的词。

休更:不要再。

镫前红萼:灯前红烛上的烛影。

算:料想,估计。

几日:几天。

鬓影都华:鬓边的头发都已变得稀疏了。

双袖:两袖。

萧索:萧条、冷落。

伴我:陪伴着我。

数遍寒柝:敲着寒气逼人的更漏声。

沈郎瘦削:形容男子身体消瘦。沈郎即晋代潘岳,字安仁,因貌美而多才,为世所称赞。后常用来比喻文才出众的男子。

倚炉熏与调药:靠在炉边熏香和熬制药汤。

孤负机中锦字:辜负了信中有锦字(锦笺)的话。锦字本指织有花纹的锦缎书信,后来泛指用锦绣写成的信。

湘水阔,征鸿谁托:湘江水流宽阔,征夫远行,不知归宿何处。

便夜夜、归去也,忍教见却:即使天天夜晚回家,我也不忍让妻子看到我。

【译文】

酒已喝得差不多了。我独自在江边的楼阁里,被薄薄的被子裹住,感到特别寒冷。梦见自己正在淮南,月亮淡淡的,霜气微微,打开窗帘一看,只见下着细雨。常常是我在离别之际唱别离的歌曲,写离人赋的诗篇,不要再次在灯笼前点燃红色的蜡烛了。我想大概还有好几天,我的头上就已稀疏了许多。记得有一次,我和你一起吟诗时,你倚着火旁取暖,还在我耳边轻声地调治着你的耳朵呢!现在你孤单一人,我实在对不起你,辜负了你对我寄予的深情厚意,连湘江那么宽的水面上,也没有一只大雁能够把我送到远方去啊!我只好让你天天晚上等着我回来啊!可我又怎能舍得你看到我呢?

【赏析】

这是一首伤别怀人之作。上片由景及情,描写一个羁旅之人的凄然情状。首句“酒阑江阁”四字,点明时已深夜,诗人在江边的楼阁里独饮至醉。次句“甚轻衾似水”,承上启下,既表明主人公已经醉得不辨东西,又暗含主人公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以下三句写梦中的情景:“梦到淮南”、“澹月微霜”、 “下帘幕”。淮南是作者的家乡,梦中到了淮南,说明他仍在思念自己的故乡,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仕途坎坷;“澹月微霜”两句则是描绘梦中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最后二句:“长是歌离赋别,休更卜、镫前红萼。”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总是在离别之际唱离别的歌曲,写离别的诗篇,不再在灯前点燃红色的蜡烛了。这两句是对前面“甚轻衾似水”一句的具体解释,进一步渲染出主人公的孤独凄凉之情。

过片以后,笔锋陡转,直接写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他多么希望能早日回到妻子身边啊!可是天知道,他何时才能回到妻子身边啊!“算几日、鬓影都华,双袖也应薄。”这三句是此诗的高潮,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几日”,指多久,多少天;“鬓影都华”是说鬓发都变得花白了,意思是他离家的时间太久啦;“双袖也应薄”是说他的妻子的衣袖也应该变薄了,意思是她日夜都在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呀!这两句是主人公想象中的一幅画面,通过想象,将主人公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最后二句:“楼角。正萧索。记伴我微吟,数遍寒柝。”这两句是主人公想象中的一幅更为萧瑟的画面,是他想象中妻子伴他在楼上吟诗的情景:两人一边吟诗一边数着寒气逼人的更漏声。这两句是对上面“算几日、鬓影都华,双袖也应薄”二句的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烘托出主人公内心无尽的相思之情。结尾二句:“沈郎瘦削,曾倚炉熏与调药”,是主人公想象中的妻子的形象。“沈郎瘦削”是说他想念的这个人长得十分瘦弱;“曾倚炉熏与调药”是说他曾依偎在炉边熏香、熬制药膏,给他治疗身体上的疾病。这几句是主人公想象中妻子为他所做的一切,表现了他对她的深深思念之情。最后二句:“孤负机中锦字,湘水阔、征鸿谁托。”这两句是主人公想象中的一种结局:他辜负了妻子给他写的信中所说的话,如今妻子远在他乡,只有一江之隔了,可望而不可及,只能远远地望着她。这二句进一步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无限伤感之情。

全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中间插入了对妻子的回忆、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见情景的遐想,层次分明,感情真挚。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意象,如“淮南”、“沈郎”,这些意象都是诗人有意为之,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