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月啼鹃,荒滩惊雁,四山恨匝低云。心指潜渊,银瓶问绝,夜寒流水无春。戍笳吹断,叹钗钿、仓皇路尘。惊飙乱起,满地青枫,弥望秋磷。
谁知彳亍江漘。浊酒疏篷,细雨灯昏。幽壑难呼,空弹怨瑟,佩环何处归魂。素波重照,剩双鬓、孤怀自温。楚招歌罢,千里蘼芜,都长愁根。
【赏析】:
此词是一首悼亡词。上片追忆妻子的死讯传来,作者在江边空望,月夜哀叹的情景,表现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之切、悼念之情之深和悲痛之烈。下片写自己因思念而憔悴不堪的凄苦情状,表达了对亡妻的无限深情和无尽的思念之情。全词以“惨”字为线索,通过描写词人与亡妻的悲欢离合以及词人自身的哀伤,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感情。
“惨月啼鹃,荒滩惊雁,四山恨匝低云。”首句“惨月啼鹃”点出“吊月”,即吊唁亡妻。“惨”字形容月色惨淡,“啼鹃”指杜鹃鸟昼夜不停地鸣叫,这里用来形容亡妻生前的不幸遭遇,以及她离世之后,词人内心的悲痛。接着,“荒滩惊雁”描写的是词人在一片荒凉的沙滩上听到惊飞的雁群,这既是一种视觉形象,也是一种听觉形象,更是一种内心感受。而“四山恨匝低云”则进一步描绘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四周的山峰仿佛都充满了怨气,低垂的云彩也似乎在为他的亡妻感到悲哀。这一句不仅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也为下文的“心指潜渊”埋下了伏笔。
“心指潜渊,银瓶问绝,夜寒流水无春。”这里的“心指潜渊”是指词人的内心如同深渊一般,无法平息。“银瓶问绝”则是说词人手中拿着一个银制的瓶子,却不知道它是否已经破裂。这句中的“问绝”二字,既表达了词人的困惑,也暗示了他的失落和悲伤。“夜寒流水无春”则是说夜晚的江水寒冷如冬,却没有春天的气息。这里的“无春”既指自然界的景色,也暗喻了亡妻已逝后,词人心中的春天也随之消逝。
“戍笳吹断,叹钗钿、仓皇路尘。”接下来,词人的视线转向了远方。他看到戍楼上的号角声声,那是戍楼中的士兵在吹奏,他们的歌声随风飘荡,但却被无情的风给打断了。“叹钗钿、仓皇路尘”则是词人感叹自己的妻子像钗上的金饰一样珍贵,却在战乱中失去了踪迹。这里的“叹”字表达了词人无尽的惋惜和哀痛。
“惊飙乱起,满地青枫,弥望秋磷。”紧接着,词人的视线再次转移,他发现原本平静的江面上突然刮起了狂风。“惊飙”指的是猛烈的风势,“乱起”则是形容这种风势肆虐且无序。“满地青枫,弥望秋磷”则是说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落叶,远处的江面上也泛着秋天的光斑。这些细节描写既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气氛,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谁知彳亍江漘。浊酒疏篷,细雨灯昏。”然而,词人的心中却有一丝疑惑:为什么自己如此悲痛,却连亡妻的行踪都难以寻觅呢?于是,他不禁走到了江边,想要找到一些线索。然而,当他看到那些浑浊的江水和稀疏的船篷时,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了。这里的“彳亍江漘”是形容词人行走在江边的步履蹒跚,而“浊酒疏篷”则是说他喝着浑浊的酒,看着稀疏的船篷。这些细节描写既表达了词人的孤独与无助,也反映了他在悲痛中的挣扎与无奈。
“幽壑难呼,空弹怨瑟,佩环何处归魂?”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词人的悲痛之情。他发现自己身处的山谷难以呼救,只能空弹一曲怨歌来寄托自己的哀思。而那枚挂在身上、象征着妻子的玉佩和耳环,也不知何时已经遗失了。这里的“幽壑难呼”是形容词人身处困境,无法向外发出求救的声音;“空弹怨瑟”则是说他只能独自弹奏一曲怨歌来表达自己的哀伤;而“佩环何处归魂”则是说那枚象征妻子的玉佩和耳环也不知去向,不知她的灵魂是否已经回到了故乡。这些细节描写既展现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也反映了他对于亡妻的深深怀念。
“素波重照,剩双鬓、孤怀自温。”最后,词人的目光再次落在江面上。他看到那清澈的江水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可以照见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而那双鬓边的白发,也似乎在诉说着他的年华流逝和对亡妻的怀念。这里的“素波”指的是月光下的江水,“重照”则表示月光照耀得格外明亮。而“剩双鬓、孤怀自温”则是说词人虽然只有双鬓斑白,但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却无法被填补。这既是对亡妻的深切缅怀,也是对自己未来的无尽忧虑。
整首词以“惨月啼鹃”为开篇,紧扣主题,层层推进,情感深沉。从江边吊月图到江边漫步求索,再到江边独弹怨歌,再到江边孤身面对明月,每一个场景都无不透露出词人深深的悲痛与无奈。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词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悲痛中徘徊、在绝望中寻求解脱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