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箔飘烟,珧窗阁雾,一片夕阳红浅。麝月香消,犀云妆冷,高楼凤箫声换。甚莺燕,纷来去,芳菲弄春晚。总销黯。
忆西园、翠衫银榼,自劝驾、东皇落英飞辇。何处不天涯,奈心远、杨花尤远。休恨杨花,恨霜华、菱镜渐满。把琴丝弹彻,云水玉人湘怨。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手法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抓住关键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来分析。本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考生应从翻译入手,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含义,然后逐句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给出赏析。
- 第一联中“珠箔飘烟”一句,描写的是“珠帘飘动,烟雾缭绕”的景象;“珧窗阁雾”一句,描写的是“窗户边云雾弥漫”的景象。“一片夕阳红”写尽了夕阳西下,天边云彩被染红的景象。“麝月香消”,描写的是“麝香已经消失,香气也淡去了”的景象。“犀云妆冷”句,描写的是“犀牛角做的梳子沾上了寒霜,梳妆台上的镜子也变得冰冷”的景象。“高楼凤箫声换”句,描写的是“凤凰形的箫声在高楼里响起,歌声也渐渐变换”的景象。“甚莺燕”两句写尽了“莺燕纷纷飞去,花儿也凋谢了”的景象。“总销黯”一句,描写的是“总感到有些伤感惆怅”的心情。“忆西园”一句,描写的是“回忆西园时,翠绿的衣裳,银质的酒器,自斟自饮,尽情享受”的场景。“翠衫银榼”一句,描写的是“穿着翠绿色的衣衫,端着盛满了酒的银杯”,自斟自饮,尽情享受。“自劝驾、东皇落英飞辇”一句,描写的是“自己劝驾让东皇娘娘把落花洒到车上”的场景。“何处不天涯”两句,描写的是“哪里都不是天涯海角,但心中却有杨花飘飞”的惆怅心情。“奈心远、杨花尤远”一句,描写的是“可惜我心远啊,连那随风飞舞的杨花也远”的感叹。“休恨杨花”,这句是说不要怨恨那随风飞舞的杨花。“恨霜华、菱镜渐满”两句,描写的是“不要怨恨那逐渐满盈的秋霜,也不要怨恨那逐渐填满的菱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追求和无奈的失落之情。
- 第二联中“琴丝”一词,指代的是“琴弦”,而“云水玉人湘怨”,则是指代的是“湘妃”和湘夫人的故事。湘妃与舜帝相爱,娥皇、女英二妃不忍离弃,遂泪流成江,洒在竹子上,形成斑竹。传说尧帝南巡时经过湘江,舜帝死于苍梧,湘妃闻讯前来寻找,哭泣不止,眼泪滴在竹上,竹叶便发青,这就是湘妃竹。“云水玉人湘怨”,写的就是湘妃和湘夫人思念舜帝的悲伤故事。
-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的形象要关注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的特点以及这些形象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鉴赏时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如“法曲献仙音”一诗中,通过描写一系列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主人公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
【答案】
法曲献仙音
珠箔飘烟,珧窗阁雾,一片夕阳红浅。麝月香消,犀云妆冷,高楼凤箫声换。甚莺燕,纷来去,芳菲弄春晚。总销黯。
忆西园、翠衫银榼,自劝驾、东皇落英飞辇。何处不天涯,奈心远、杨花尤远。
恨霜华、菱镜渐满。把琴丝弹彻,云水玉人湘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