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柳,都学汉宫颦。飞絮密于关外雪,轻阴铺作陇头云。愁煞倚栏人。
今日个,真傍灞桥行。几叶修眉临浅水,一襟红泪点秋尘。那得不销魂。

【注释】:

  1. 双调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江南好”。双调,两仄韵、两平韵。
  2. 当年柳:指《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后来成为离别的象征。
  3. 都学汉宫颦(zhēn):指女子在宫中的妆扮。颦,皱眉头。
  4. 飞絮密于关外雪:飞絮,形容柳絮。关外,指秦岭一带。
  5. 关外雪:指秦岭一带的积雪。
  6. 轻阴铺作陇头云:轻阴,淡淡的云层。陇,山间通道。
  7. 愁煞倚栏人:倚着栏杆的人。
  8. 灞桥行:指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送君灞陵亭,醉别几时醒。”
  9. 几叶修眉临浅水:意思是说,柳树枝条上挂着几片像女子眉毛一样的柳叶。
  10. 一襟红泪点秋尘:指女子泪水沾湿了衣襟,秋天的尘土上洒满了红泪。
  11. 那得不销魂:那能不让人感到销魂呢?销魂,形容极度悲哀。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物词,以咏柳起兴,抒发了作者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上片首句写景,借咏柳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当年柳,都学汉宫颦”,这两句是说,柳树的枝条就像宫女们皱着眉头一样,充满了哀怨之情。这里的汉宫颦,既指的是汉代宫廷中的美女们,也隐喻着故人在世时的风采和仪态。“飞絮密于关外雪”,这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柳絮飘飞的情景,暗示着故人离去后,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思念与牵挂。“轻阴铺作陇头云”,这句则描写了春日里陇头云雾缭绕的景色,寓意着故人已离我们远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与牵挂。
    下片则通过描绘女子倚栏而泣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之情。“今日个,真傍灞桥行”,这一句则是说,今天是真正地来到了灞桥之上,感受到了故人离去后的孤独与无助。“几叶修眉临浅水,一襟红泪点秋尘”,这两句则是通过对女子妆容的描述,展现了她内心的忧伤与痛苦。“那得不销魂”,这一句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着自己内心的悲痛与无奈。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将柳树和女子的面容进行了拟人化,使之具有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同时,词人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这首词既有外在的自然之美,又有内在的情感之深。因此,这首词可以说是一首成功的咏物词,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象,更深刻地表达了人类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