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柳色含情绿。骚人心比阑干曲。莫道不销魂。春红瘦几分。
斜阳花影软。十二湘帘卷。银甲上瑶丝。柔情筝雁知。
菩萨鬘
阑干柳色含情绿。骚人心比阑干曲。莫道不销魂。春红瘦几分。
斜阳花影软。十二湘帘卷。银甲上瑶丝。柔情筝雁知。
注释:
阑干:栏杆,泛指长条形的物体。
菩萨鬟:即菩萨髻。
湘帘:用湘妃竹制作的帘子,这里泛指帘幕。
柔情:温柔的情感。
赏析:
《菩萨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闺怨诗,全篇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女子思念远方恋人的凄苦之情。
首句“阑干柳色含情绿”,描绘了一幅春日里,柳树依傍着栏杆,颜色柔和、生机盎然的画面。这里的“柳色”不仅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也隐喻着女子的心思和情感。她的心思如同这绿色的柳色一般,充满了生机和希望。然而,这种美好的情感并没有得到回应,反而让她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
第二句“骚人心比阑干曲”,将女子的内心比作一首曲子,而这首曲子正是表达着她对远方恋人的思念和牵挂。这种思念之深、之切,就如同那无情的栏杆一样,让她无法自拔,只能默默承受着内心的煎熬。
第三句“莫道不销魂。春红瘦几分”,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女子对远方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即使春天的花朵已经凋谢,但她的心却依然如初,没有丝毫改变。这种相思之苦,让她感到无比痛苦,仿佛要将自己的灵魂都吞噬殆尽。然而,她也明白,这种相思之苦是无法摆脱的,只能默默地忍受。
第四句“斜阳花影软。十二湘帘卷”,描述了夕阳西下时,花朵的影子变得柔软,而十二扇湘帘被掀起的景象。这里的湘帘,既是指窗帘,也暗指女子的心思。她的心思如同这柔软的花影一般,无法捉摸,也无法抗拒。然而,她也明白,这种心思是无法控制的,只能默默地接受。
第五句“银甲上瑶丝。柔情筝雁知”,则进一步将女子的心思比作一根银制的发簪上的玉丝,以及她弹奏的筝曲中流露出的柔情。这里的筝,既可以理解为乐器,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女子通过筝曲向远方的恋人诉说着自己的思念之情,但对方却无法理解她的心声,只能看到她的外表,而看不到她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女子对远方恋人深深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是如此深沉、如此强烈,以至于让她感到无比痛苦。然而,她也明白,这种相思之苦是无法摆脱的,只能默默地承受。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独特又新颖,使得这首闺怨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