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汤浴罢梳妆懒,宝髻松松挽。白罗衫子茜纱裙,闲与知心小婢立斜曛。
桃枝绿扇摇风细,粉汗香融腻。扇头谁写十三行,仔细猜他笔画似檀郎。
【注释】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兰汤:古时指温泉浴池。梳妆懒:洗过澡后懒得梳妆打扮。宝髻松松挽,即发髻松散地绾住。
白罗衫子茜纱裙:白罗衣和茜纱裙。
闲与知心小婢立斜曛:在斜阳下和知心的婢女闲谈。
桃枝:桃树枝条。绿扇:用桃木制作的扇子。摇风细:扇面随风轻轻摇晃着。
粉汗香融腻:汗水使皮肤变得香润而细腻。
扇头谁写十三行:是谁在扇上写了十三行字呢?
【赏析】
这首《虞美人》是一首描写闺中生活的词,写的是女子洗浴后慵懒闲适的情景。上片写其沐浴后的慵倦之态;下片则是写她在沐浴后与贴身婢女闲话家常的情景。全词语言浅近通俗,风格清新明丽,是一首典型的市井生活小词。
“兰汤浴罢梳妆懒,宝髻松松挽。”
“兰汤”,指温泉浴池。
“宝髻松松挽”,发髻松散地绾住。
“宝髻”指的是妇女的发髻,这里是指女子的头发。
“松松挽”,形容发髻松散的样子。
整句的意思是:沐浴后的女子懒得梳理头发,将头发松散地挽成发髻。
“白罗衫子茜纱裙,闲与知心小婢立斜曛。”
“白罗衫”,白色的丝绸衣。
“茜纱裙”,红色、绿色的绸缎裙子。
“闲与”,与……一同。
“知心小婢”,贴心的小侍女。
“立斜曛”,在斜阳下站着。
整句的意思是:穿着白色丝绸衣和红色、绿色相间的裙子,我悠然自得地和小侍女一起在斜阳下闲聊。
“桃枝绿扇摇风细,粉汗香融腻。”
“桃枝”指桃木制作的枝条。
“绿扇”指用桃木制成的扇子。
“粉汗”,“汗”通“胭”。胭脂涂于脸上,故称胭脂为粉汗。
“香融腻”,形容肌肤如脂似玉,香气扑鼻。
整句的意思是:用桃木做的扇子摇曳,轻轻地摇晃着风儿,让脸上的胭脂融化了,肌肤透出了润泽的光泽。
“扇头谁写十三行,仔细猜他笔画似檀郎。”
“谁写”,猜测是谁写的。
“十三行”,形容字体排布整齐,笔画众多。
整句的意思是:扇头上有一首诗,不知道是谁写的,仔细一看,笔画像檀郎。
檀郎,檀姓男子,此处指檀道济。檀道济是南齐人,曾任宋文帝侍读,后出镇京口,任徐州刺史。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冬,檀道济北伐北魏,大胜而归。因功被封为永修县侯。檀道济为人刚正不阿,不事权贵。当时齐武帝萧赜曾想杀檀道济,但被大臣劝阻,于是免了他的罪名,仍任他为散骑常侍、都督征北诸军事。檀道济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司徒公、假黄钺、卫将军等职,谥号武烈侯。檀道济善骑射,工诗文,精音律,通晓兵法。据《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在军中时,有一次喝醉酒,在帐篷里睡着了,帐外有人偷看他的妻子,被他发现后责骂了那人几句,并说:“汝痴人耳,何能作贼!”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锁好帐篷门,他说:“大丈夫当使四方环堵,安问一房?”可见他为人坦荡磊落。檀道济一生戎马倥偬,战功卓著,却从不居功自傲,而是谦虚谨慎,深得人们爱戴。后人将他比作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诸葛亮,赞曰:“天下奇才,独步当世”。
此词通过对主人公洗澡前后的一系列动作的描绘,刻画了一个慵懒而娇媚的闺中女子形象,表现了她对自由、舒适的渴望和追求。全词语言浅近通俗,风格清新明丽,是一首典型的市井生活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