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神伤、半城灰劫,水光山色如故。龙津桥畔垂杨老,是我旧维舟处。心暗数。记去日元宵,来日刚重午。新腔自度。有碧玉当筵,紫云按拍,过客暂须驻。
风流歇,惟有荆榛满路。重来游迹都误。花天酒地寻常事,太息绮罗尘土。时易暮。问何日东风,绿遍江南树。闲情记取。听浪卷黄芦,凄凄戚戚,仿佛旧歌舞。
摸鱼儿·棠城感旧
作者:张元干
甲辰北上驻此今二十二年矣
甲辰,是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作者被召赴临安(今浙江杭州)任枢密院编修官。词人因与主和派大臣意见不合而被削职,于是北返。“今二十二年矣”即写于这以后。
黯神伤、半城灰劫,水光山色如故。龙津桥畔垂杨老,是我旧维舟处。
黯神伤,黯然神伤,指作者在国破家亡的悲惨环境中感到极度悲伤。
心暗数。记去日元宵,来日刚重午。新腔自度。
去日元宵,是指作者当年在临安参加朝廷举行的元宵节宴会的情景;来日刚重午,是说作者从北方回临安后,又过了一个端午节。
有碧玉当筵,紫云按拍,过客暂须驻。
碧玉,指歌女。紫云,指舞女。过客,指作者自己。
风流歇,惟有荆榛满路。
言国破家亡之后,繁华已尽,只有荆棘丛生。
重来游迹都误。
游踪,指游历的痕迹。
花天酒地寻常事,太息绮罗尘土。
绮罗,指华丽的衣服。这里比喻南宋统治阶级沉湎享乐。
时易暮。问何日东风,绿遍江南树。
暮春时节,风暖日高,万物复苏,正是江南好风景的时候。
闲情记取。听浪卷黄芦,凄凄戚戚,仿佛旧歌舞。
闲情,即闲愁。黄芦,指芦花。
这是作者对当时统治者醉生梦死、不思恢复的愤慨和哀怨之情。
赏析:
上片写词人回到临安后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悲愤和伤感。
“黯神伤,半城灰劫”,起调突兀,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龙津桥畔垂杨老,是我旧维舟处”,以“我”的视角写出词人重返临安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下片则通过描写词人的所见所闻来抒发他的感慨之情。“风流歇,惟有荆榛满路”,用“惟有”两字表明了词人在国难当头之时仍保持着自己的志向和抱负。“重来游迹都误”,则进一步强调了词人对于过去的无奈和失望。“花天酒地寻常事,太息绮罗尘土”,则表达了他对当时统治者的沉湎享乐和荒淫无度的不满和痛斥。而“时易暮。问何日东风,绿遍江南树”,则是词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的表达,同时也寄寓了他对于国家复兴的期望。
这首词语言朴实而感情真挚,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来抒发词人的情感,既表现了词人的爱国情怀,也表达了他的个人遭遇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