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一片春痕,纷纷都似天花坠。飘茵堕溷,自家不管,管人离思。倦眼愁看,闲情怕惹,枇杷门闭。是个侬小影,要留他住,又依旧、三眠起。
庭院愔愔昼静,悄无人、榆钱青缀。也曾经过,繁华世界,教谁揉碎。荡子寒盟,美人诉怨,有如春水。便浮萍化出,今生已过,酿来生泪。
诗句释义:
- 春痕:指春天留下的痕迹,象征春天的美好。
- 纷纷都似天花坠:形容杨花纷飞的样子如同天上的花瓣一样落下。
- 飘茵堕溷:飘落在地上的杨花,像茵(地毯)一样铺满地面,也落在厕所里。
- 自家不管:自己不关心这些飘落的事物,只顾自己的事。
- 管人离思:担心人们因为离别而伤心。
- 倦眼愁看:眼睛疲惫,心情忧郁地观看。
- 枇杷门闭:用枇杷树比喻门,门紧闭表示不愿见人。
- 侬小影:你的倒影,指代你。
- 要留他住:希望他留下来。
- 又依旧、三眠起: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像人的睡眠周期一样循环重复。
译文:
春天的美景已经逝去,杨花如天花般纷纷坠落。它们在地面上和厕所中自由飘散,仿佛不在意人间的悲欢离合。我疲倦地看着这一切,怕打扰那些因离别而悲伤的人们。
庭院中一片宁静,只有榆钱轻轻点缀着。曾经经过繁华的世界,现在却只能看着它们破碎,教人如何去揉碎。那些曾经相爱的人,如今只能以书信表达思念之情,就像春水一般流动。即使如此,也只能让往事随风飘去,化作今生的记忆,酿出未来的泪水。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春日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生离别的感慨。开头两句“水龙吟·杨花和东坡韵”,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春天与杨花。通过对比春天的美好与杨花的凋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伤。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以杨花为载体,细腻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从“庭院愔愔昼静”到“也曾经过,繁华世界”,诗人通过对杨花飘落的描写,将春天的美好与人们的忧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写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同时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上,而是开始反思人生的无常。从“荡子寒盟”、“美人诉怨”到“便浮萍化出”,诗人用杨花的形象来比喻人生中的离合悲欢。这种比喻既富有诗意,又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实面貌。最后一句“今生已过,酿来生泪”,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绘杨花的飘落,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诗中的比喻和典故的使用也为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文学韵味和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