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新霜,栖遍岸柳,青鬓照影都换。簟拂床虚,尘凝镜暗。依约妆楼晼晚。前度斜阳,又冷照、栏干西畔。瑟柱分明,琴丝掩抑,数声来雁。

憔悴江关须作达,好禅榻、闲中排遣。树老人前,云先梦去,说那堪留恋。向园林、长望处,微酲后、花深砌满。倘忆春前,本无花、帘栊罢卷。

解析与翻译

第1句:“氐州第一·柬邓石瞿四明”

  • 解释: “柬邓石瞿四明”指的是向邓石虔(或称邓石桥)寄去的一封信,这反映了作者与邓石虔的友谊或者书信往来。
  • 注释: 此处没有直接的关键词。
  • 赏析: 此句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通过书信表达友情的温馨场景。

第2句:“容易新霜,栖遍岸柳,青鬓照影都换。”

  • 解释: 这里描绘了霜降的景象,新霜让岸边的柳树更加清晰可见,同时诗人注意到自己的青丝已经染上霜色,映衬在镜中的影子也发生了变化。
  • 注释: “容易” - 指轻易;”新霜” - 新降的霜。”栖遍岸柳” - 鸟儿停歇在岸边柳树上;”青鬓照影都换” - 形容霜后头发变白,影子也随之改变。
  • 赏析: 此句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季节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第3句:“簟拂床虚,尘凝镜暗。”

  • 解释: 簟(竹席)被拂拭得平整,但床上空无一物,显得空旷。镜子因灰尘积聚变得昏暗不明。
  • 注释: “簟拂” - 用簟子擦拭;”床虚” - 床上物品缺失;”尘凝” - 尘埃积累,”镜暗” - 镜子不亮。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家中无人,物品零散的状态,增添了一种寂寞和冷清的感觉。

第4句:“依约妆楼晼晚。前度斜阳,又冷照、栏干西畔。”

  • 解释: 描述了夕阳下装饰华丽的楼阁,暗示可能是某个重要场合或节日即将到来。
  • 注释: “依约” - 约定;”妆楼晼晚” - 夕阳下装饰精美的楼台;”栏干西畔” - 指向西边的栏杆边。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夕阳西下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期待和紧张的气氛。

第5句:“瑟柱分明,琴丝掩抑,数声来雁。”

  • 解释: 瑟和琴等乐器的声音清晰可辨,伴随着几声归雁的鸣叫。
  • 注释: “瑟柱分明” - 瑟弦清晰可见;”琴丝掩抑” - 琴弦轻轻被抑制;”数声来雁” - 听到几声雁鸣。
  • 赏析: 此句通过对音乐和声音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愁的氛围。

第6句:“憔悴江关须作达,好禅榻、闲中排遣。”

  • 解释: 形容自己在江边关卡的艰辛生活中,需要保持镇定和解脱。提到使用佛家的禅坐作为排解方式。
  • 注释: “憔悴” - 形容人因劳累或忧虑而消瘦;”江关” - 长江边的关口;”须作达” - 需要找到解决的方式;”好禅榻” - 好的坐禅处所;”闲中排遣” - 在闲暇时用来排遣烦恼。
  • 赏析: 这句话表现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寻求精神慰藉的努力。

第7句:“树老人前,云先梦去,说那堪留恋。”

  • 解释: 在树下遇见一位老人,老人告诉诗人他的梦境已经被云朵带走了,无法挽留。
  • 注释: “树老人前” - 在树下遇见一位老人;”云先梦去” - 老人告诉诗人他的梦境被云朵带走了;”那堪留恋” - 表示对无法留住的梦境感到难以忍受。
  • 赏析: 这句诗以梦境为比喻,传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不舍。

整首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江边关卡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感受。从初冬的霜冻到夕阳下的美景,再到夜晚的孤独和对未来的迷茫,诗歌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人在困难时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解脱的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