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潭春浸。几点青青生藻荇。泼剌鱼儿。未怕飞来翠碧窥。
浮烟酿雨。不见前村沽酒处。添个渔郎。汕籗抛时背夕阳。
【注释】
减 字木兰花:词牌名,又名“木兰花慢”、“满庭芳”。
题宋何阁长鱼藻图:写一幅宋代何阁长的《鱼藻图》。
风潭春浸:春水涨满潭。潭指池沼或湖泊。
点(diǎn)子 木兰花:用减字法写的《木兰花》。
藻荇(xiàng):水草丛生的地方。
飞来翠碧窥:翠绿的鱼儿偷偷地探出头来窥视。
浮烟酿雨:飘荡着雾气,像酒一样浓重。
汕籗抛时背夕阳:渔人撒网的时候,背对着太阳。汕(shēn):同“身”,身体。汕籗(yín):捕鱼用的竹器。抛,撒网。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游览宋何阁长的《鱼藻图》有感而发的一首词。全词通过刻画一幅春景图,表现了词人闲适自得、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上片着重写景。起首二句描写春水满溢,春色无边。“几点”三字,既见春波之浩渺,又见春光之明媚。“青青生藻荇”二句,进一步描绘春水之澄澈,以动衬静,更显春意盎然。下片着重抒情,由写景转为抒情,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得、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过片三句,写春日暮色中,渔父悠然垂钓的情景,暗喻自己对世俗的淡薄和超脱。结句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如梦,不如及时行乐,追求自然的生活。
上片前两句写春水满溢,春色无边。起手二句点明时间是在春天。“风潭”二字,既是实写所见之景,又是虚写心中所想。潭即池沼,亦称湖泽或池塘。《晋书·顾恺之传》:“恺之尝从王丞相登冶城,津次见一女子……便与(顾)恺之云:‘君才如此,亦见奇矣。’访之,乃太学里舍诸生女也。”可见潭为池泽。“风潭”犹言风月。这一句既写出了春风的温柔多情,又暗示了自己内心的愉悦。“浸”字,既写出了春水的流动,又写出了春水之清澈。“浸”字在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写出了春水满溢的景象,二是写出了春水滋润万物的特点。
“几点”三句写水中游鱼。“溅”字,写出了水面上飞溅的水珠。“未怕”二字,写出了鱼儿们不怕危险的性格特点。“翠碧”二字,既写出了鱼儿的颜色,也写出了鱼儿们欢快的心情。这一句既写出了水中游鱼的美丽动人,又写出了它们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浮烟”三句写天边云彩的变化。“烟”字,既写出了云的变幻莫测,又写出了云彩的美丽动人。“酿”字,既写出了雨水的连绵不断,又写出了云彩在雨中的形态特点。“不见”二字,既表明了作者对于前村沽酒处的思念之情,又表明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之感。这一句既写出了作者对于前村沽酒处的向往之情,又写出了作者对于现实的无奈之感。
“添个”四句写渔夫捕鱼的情景。“汕籗”二字,既写出了渔夫捕鱼的工具,又写出了渔夫们熟练的技巧。“抛时”二字,既写出了渔夫捕鱼的时间,又写出了渔夫们勤劳的精神风貌。“背夕阳”三字,既写出了渔夫捕鱼的场景,又写出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这一句既写出了渔夫捕鱼的过程,又写出了夕阳西下的场景。
这首词是作者游览宋何阁长的《鱼藻图》有感而发的一首词。全词通过刻画一幅春景图,表现了词人闲适自得、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上片着重写景。起首二句描写春水满溢,春色无边。“几点”三字,既见春波之浩渺,又见春光之明媚。“青青生藻荇”二句,进一步描绘春水之澄澈,以动衬静,更显春意盎然。下片着重抒情,由写景转为抒情,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得、超然物外的生活情趣。过片三句,写春日暮色中,渔父悠然垂钓的情景,暗喻自己对世俗的淡薄和超脱。结句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认为人生如梦,不如及时行乐,追求自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