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台谁写西湖影,谈抹浓妆,步屧生香。秋水亭亭玉一行。
清溪烟雨青山画,金粉鸳鸯,醉是何乡。花月须排一万场。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再根据重点句的理解来分析诗歌的内容与主旨,最后结合写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诗词的风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进行赏析即可。

(1)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罗敷”为题,借女子之口抒发自己的心声。首句中“镜台”,借代梳妆台;“西湖影”,指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暗喻自己的美貌;“谈抹浓妆,步屧生香”,写罗敷的打扮:浓妆艳抹,步履轻盈,香气袭人,写出了罗敷的娇媚动人。

(2)

“秋水亭亭玉一行”中“亭亭”,高耸的样子,这里形容罗敷的身姿挺秀。“玉”,形容罗敷的肤色洁白如玉,这里也暗含着对友人的赞美之情。“秋水亭亭”既形容罗敷的美丽,同时也暗合了上句中的“西湖影”,因为罗敷美丽,所以镜台映出了她的身影,也就是西湖的倒影。这句是说罗敷像一尊白玉雕成的美人,亭亭玉立地站在湖边。

(3)

颔联描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清溪烟雨青山画,金粉鸳鸯,醉是何乡。”这两句中“清溪烟雨”,用笔细腻,将罗敷比作山水画中的人物,暗喻了罗敷的才艺和风姿;“金粉鸳鸯”暗合上句中的“西湖影”,暗指罗敷的服饰华丽多彩;“醉是何乡”,暗指罗敷沉醉于美酒之中,无法自拔。这句描绘了罗敷的仪态万方,衣饰华丽,举止优雅,令人陶醉。

(4)

尾联“花月须排一万场”,是写罗敷在宴会上的风采:在宴会上,罗敷如同百花盛开、明月皎洁,令人陶醉。这里的“花月”指的是罗敷,而“须排一万场”,则说明她在宴会上出场的次数之多,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罗敷的赞美之情。

【答案】

示例一:

①这首诗是咏物诗。首句中“镜台”、“西湖影”等词,都是以女子的口吻来写,暗喻自己的美貌。

②颔联中“清溪烟雨”,“金粉鸳鸯”等词,都是以景物描写来暗示罗敷的仪态万方,衣着华丽,举止优雅。

③全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艺术色彩和强烈的感染力。如“秋水亭亭玉一行”一句中,既写了罗敷的容貌美丽如玉,又暗合了上句中的“西湖影”。

④这首诗是借咏罗敷之美,抒写诗人对罗敷的赞美之情的。

示例二:

①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第一句中“谁写”二字,表明了这是一篇咏物诗。

②颔联中“清溪烟雨”一词,用笔细腻,将罗敷比作山水画中的人物,暗喻了罗敷的才艺和风姿。

③尾联中“须排一万场”一词,表明了诗人对罗敷的赞美之情,也表明了罗敷在宴席上出场次数之多。

④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艺术色彩和强烈的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