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征衫卷。恰天涯、重阳将近,中秋才遣。著惯平生几两屐,此度沾巾同泫。写不尽、乌丝残茧。沙涨邮亭丛菊路,喜宾鸿、背上新霜浅。烟雨梦,薄衾展。
江枫落处寒山显。更乡园、雀脂绵腻,鲈腮银扁。白马名都人绣虎,聊试祝鸡呼犬。代捉鼻、谢公祈免。万事浮云高卧后,怕兰台、掌故需人典。偕倦圃,薜萝剪。
【注释】
贺新郎·送谷梁三叠顾庵学士韵:词牌名,又名《金缕曲》。
一夕征衫卷。恰天涯、重阳将近,中秋才遣。著惯平生几两屐,此度沾巾同泫。写不尽、乌丝残茧。沙涨邮亭丛菊路,喜宾鸿、背上新霜浅。烟雨梦,薄衾展。
征衫,指远行时所穿的衣服。征衫卷:指远行的征衫收起来了。
恰:正好,恰好。
天涯:这里泛指遥远的异地。
重阳:指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九月九日为重阳佳节)。
将近,即将到来。
中秋:指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佳节)。
才:刚刚。
遣:派遣。
著惯:习惯。
平生几两屐:平时穿的有几双鞋。
此度:这一次。
沾巾:泪湿衣襟。
同泫:一起哭泣,同声哭泣。
写不尽:无法写得完。
乌丝:指用黑色熟蚕丝制成的线写的字迹。
残茧:指笔迹未干的茧子。
沙涨:指水位上升。
邮亭:古代传递公文和旅客往来的亭舍。
丛菊路:长满菊花的道路。
喜宾鸿:喜欢大雁南飞。
背上:大雁飞行的方向,这里指书信。
新霜:初霜。
烟雨梦:梦中如在烟雨之中。
薄衾:薄薄的被子。
展:展开,舒展。这里是比喻心情舒畅的意思。
江枫落处寒山显:意思是说江边的枫树落下了叶子,寒山就露出来了。
更乡园、雀脂绵腻,鲈腮银扁:更加是家乡的园地中,有像雀鸟的羽毛一样的细嫩的棉花;有像鲈鱼一样白胖的鱼肉。
白马:这里指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郊,相传东汉明帝曾夜梦见金人,于是遣使到天竺国求得佛经五本,刻在木板上返回中国,因佛像高大,所以将木板藏于洛阳北郊的一座山中,人们称这座山为“白马山”,后来佛教进入中国,白马寺也就成了中国的佛教寺院。名都:有名的城市。绣虎:以绣花老虎闻名的城市,这里指洛阳。
代捉鼻、谢公祈免:代指的是替自己解围,谢公是东晋谢安(字安石)的别号,这里用来比喻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别人的援助。谢公祈免:指谢安曾经向桓温请求免职,这里的“谢公祈免”也是比喻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
万事浮云高卧后:意思是说万事如同天上的浮云,高卧之后就能够超脱一切。
怕兰台、掌故需人典:意思是说我恐怕要被卷入那些需要处理政务的人的事情中去,这里指官场上的纷争。
偕倦圃,薜萝剪:意思是说和我一起厌倦官场生活,一起远离尘世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通过描绘一幅幅清丽的画卷来抒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是宋词中的佳作之一。
首句“一夕征衫卷”,点出时间地点,即作者在秋天的时候离开了京城,来到了远方的地方。第二句“恰天涯、重阳将近,中秋才遣”。这里既写出了作者离开京城的时间,又写出了他在外地的时间。第三句“着惯平生几两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习惯了穿着几双鞋子,这可能是因为作者在旅途中需要行走很长的距离,所以需要穿着多双鞋子才能走得稳当。第四句“此度沾巾同泫”,意思是说这一次离别是因为作者将要离开朝廷,不能继续为国家效力而悲伤流泪。
接下来的几句主要描写了作者在外地的生活状态。第五句“写不尽、乌丝残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在书写的时候总是写到很晚,以至于墨水都干了,笔尖都磨损了。第六句“沙涨邮亭丛菊路”,意思是说在邮亭的路上长满了菊花,作者走在这条路上,看到美丽的景色,感到心旷神怡。第七句“喜宾鸿、背上新霜浅”,这句的意思是说作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看到了一群飞过的大雁,他们背上的新霜很浅,说明他们已经飞得很高很远了。第八句“烟雨梦,薄衾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梦中,作者仿佛置身于一片烟雨之中,他躺在薄被中感到非常舒适。第九句“江枫落处寒山显”,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江边枫叶落下的地方,可以隐约看见远处的山峰,山上的寒气让人感到寒冷。第十句“更乡园、雀脂绵腻,鲈腮银扁”,意思是说在家乡的院子里,可以看到像鹅毛一样细腻的棉花,还有像鲈鱼一样白胖的鱼肉。第十一句“白马名都人绣虎,聊试祝鸡呼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洛阳这样的大城市,人们擅长绣虎,作者在这里尝试了一下这种技艺,并且还向其他的动物们问好。第十二句“代捉鼻、谢公祈免”,意思是说作者在这里得到了其他动物的帮助,就像古代的谢公一样,他向其他动物们祈求保护,以求得平安。第十三句“万事浮云高卧后,怕兰台、掌故需人典”,意思是说自己在高高的山岗上过着悠闲的生活,远离了尘世的纷扰,但是又怕自己会被卷入官场的纷争之中。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是宋词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