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声乾,春华梦窄,楼台莫驻流光。往迹谁寻,溪杨著遍新霜。关河总入沧桑感,况细枝、横带垂杨。问诗心、何许天涯,立尽苍茫。
闲愁不在登高处,在虫阶微雨,马背斜阳。旧话贞元,银笙休按红腔。鞭丝帽影长安道,算几经、饭熟黄粱。剩西山、城角遥青,冷照衣裳。

诗句

  1. 秋叶声乾,春华梦窄:秋天的叶子落下的声音,春天的花也渐渐凋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2. 楼台莫驻流光:不要在楼台上停留那些流逝的时光。这里用“流光”形容时间快速消逝,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不可挽留。

  3. 往迹谁寻:过去的痕迹已经无处寻找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和追忆已失去的情感。

  4. 溪杨著遍新霜:溪边的杨柳已经被霜打过,覆盖了一层新霜。这句描写了季节更迭,霜降的景象,增添了几分寒意和凄凉。

  5. 关河总入沧桑感:关隘和河流都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沧桑变化。这里的“关河”泛指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界限,而“沧桑感”则表达了一种历经风雨、岁月变迁的感觉。

  6. 细枝横带垂杨:细长的树枝上挂满了垂下的柳条。这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柳条随风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柔美和宁静的感觉。

  7. 问诗心、何许天涯:心中是否有诗意,又在哪里?这是一句反问,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和艺术追求的探索,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8. 闲愁不在登高处:悠闲的忧愁不在于高远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认为忧愁不一定来源于高处,可能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引发的。

  9. 在虫阶微雨,马背斜阳:在蟋蟀的台阶上听着微雨,在马背上看着斜阳。这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

  10. 旧话贞元:旧时的话语,如贞元年间的。这里可能是指历史时期或特定的文化背景。

  11. 银笙休按红腔:不要再按着那银制的笙吹奏红腔。这可能是对传统音乐形式的某种批评或怀旧之情。

  12. 鞭丝帽影长安道:骑马的人挥动鞭子,帽影映照在长安道路上。这句描绘了一幅繁忙的街景图,充满了历史感和繁华气息。

  13. 算几经、饭熟黄粱:想来经过了多少个春秋,饭都煮成了金黄色。这里的黄粱指代了长时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14. 剩西山、城角遥青:只剩下西山的城角显得遥远且青色。这句表达了一种孤独和遥远之感,同时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译文

秋日的落叶声与春天的花逐渐凋零,楼台之上不再驻留流光。追寻过往的痕迹,溪边杨柳已披满新霜。关河之间感受岁月沧桑,细枝上垂柳依旧飘扬。闲愁不在高处,而是生于生活的琐碎。昔日的话语仿佛回到了贞元时代。不必再按响银笙去演奏红腔。骑马者的身影和帽影映照在长安道路上。经过了许多个春秋,饭已煮熟变成金黄色。只剩西山城角的青色遥望。

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通过秋天落叶、春天花谢等自然景象,以及楼台、溪边杨柳等具体元素,诗人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世界。同时,通过对“旧话”、“细枝”、“马背”等词汇的运用,增加了诗篇的历史感和现实感。此外,诗人通过对比和反问等手法,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内涵。整首诗既有深沉的思考,又不乏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