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香融夜,照华清余晕。
倒泛金波堕花影。
怅瑶台薄冷,丛绿扶娇,春似酒、一缕吟魂荡醒。
蛾眉青镜改,水曲亭腰,轻貌嫦娥旧丰韵。
刺手鬓愁簪,袖底风情,纤罗褪、玉尖闲忍。
待说与、宵分倚阑心,问折取、芳馨碧天谁赠。

【注释】

三月十三夜:农历三月十三日夜。

刺蘼(mé):一种花。

离离:形容花朵稀疏。

路香融夜:路上的香味融化了整个夜晚。

华清余晕:华丽的月光映照着池水。

倒泛金波:倒映在水面上如金色波纹。

怅瑶台薄冷:怅然失神,觉得瑶台(指月宫)显得清冷。

丛绿扶娇:丛生的绿叶衬托着花儿。

春似酒:春天的气息如同美酒。

吟魂荡醒:诗人的诗性灵魂被春天的美景所唤醒。

蛾眉青镜改,水曲亭腰:蛾眉般的眉毛被染成了青色,像水曲一样的亭子弯曲的腰身。

轻貌嫦娥旧丰韵:形容她的美貌和气质仍然如嫦娥一般。

刺手鬓愁簪,袖底风情:形容她那美丽的头发被扎成发髻,袖子下流露出的风情。

纤罗褪:轻盈的罗衣已经脱去。

玉尖闲忍:形容女子的羞涩神态。

宵分倚阑心:在深夜时分倚靠在栏杆上的心情。

芳馨碧天谁赠:问天上谁把芬芳的香气送给我。

【赏析】

《洞仙歌·三月十三夜月色绝佳》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为赏景之作。上片写赏月所见。“路香融夜”两句,写月光如金波般洒落下来,花影在地面上摇曳生姿的景象。“怅瑶台薄冷”,写自己对月中仙子的思念之情。“丛绿扶娇”,“春似酒”,用拟人手法写春光之美。“蛾眉青镜改”,化用李商隐“云鬓花颜金步摇”(《无题》)诗意。“水曲亭腰”,“轻貌嫦娥旧丰韵”,用比喻手法写月色之美。下片写赏月之人。“刺手鬓愁簪”,写其美丽动人之容,“袖底风情,纤罗褪、玉尖闲忍”三句,写其风华绝代之态。“待说与、宵分倚阑心”,写其对赏月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以设问结尾,表达了作者对月中仙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全词写景优美细腻,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咏物词中的名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