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人懒,恰峭风吹得,困损春魂。不分明处,犹余一缕芳痕。尽有浮花浪蕊,是几番、嫁杏拖裙。浑未觉,东皇有意,潜与移根。
凄清低颦敛靥,似新入平阳,退处长门。溶溶淡月,能消几度黄昏。坐对繁英薄媚,只莫忘、流水孤村。春去也,斜阳一抹断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虞美人·和闰庵韵》。

我们来逐句释义这首诗:

  1. 露华史馆榆叶梅和闰庵,用碧山平韵。
  • “露华”指的是露珠,常出现在早晨。
  • “史馆”可能是指一个收藏历史的场所,或者是一个历史相关的组织。
  • “榆叶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叶子呈黄色,花呈红色。
  • “和闰庵”可能是作者与闰庵之间的一种友情表达,闰庵可能是闰庵的名字。
  • “用碧山平韵”说明这首诗采用了“碧山”这一韵部进行押韵。
  1. 踏青人懒,恰峭风吹得,困损春魂。
  • “踏青”是指春天外出踏青的活动,通常人们会选择在春天的时候去郊外游玩,享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 “人懒”可能指的是那些不愿意出门的人,也可能是形容自己的心情懒散。
  • “恰峭风”描述的是天气情况,”恰”字在这里可能是强调的意思。
  • “吹得”意味着风的力量很大,可以让人感到疲惫。
  • “困损春魂”则形容了因为风吹得人感到疲倦,以至于影响了春天的活力。
  1. 不分明处,犹余一缕芳痕。
  • “不分明”可能是指景色模糊,无法看清楚。
  • “犹余一缕芳痕”则是说虽然景色有些模糊,但仍然有一些美丽的痕迹留下了。
  1. 尽有浮花浪蕊,是几番、嫁杏拖裙。
  • “浮花浪蕊”形容的是飘浮在空中的花粉和花瓣。
  • “是几番”可能是在问这种景象出现了多少次。
  • “嫁杏拖裙”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将飘落的花瓣比作新娘拖拉着裙子一样飘逸。
  1. 浑未觉,东皇有意,潜与移根。
  • “东皇”可能是指春天的神祇,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生命力。
  • “有意”表明春天神祇的存在是有意图的,它想要唤醒大地。
  • “潜与移根”则表示春天神祇悄悄地将自己的生命力注入到大地之中。
  1. 凄清低颦敛靥,似新入平阳,退处长门。
  • “凄清”形容的是环境显得冷清,没有生气。
  • “低颦敛靥”描绘了一种愁苦、哀怨的表情。
  • “似新入平阳,退处长门”则可能是指一个人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地方,又退回到了原来的长门之中。
  1. 溶溶淡月,能消几度黄昏。
  • “溶溶”形容月亮明亮的样子。
  • “淡月”则可能是形容月色柔和。
  • “黄昏”指的是傍晚时分。
  • “能消几度黄昏”表示月亮的光芒能够驱散掉几次黄昏的阴霾。
  1. 坐对繁英薄媚,只莫忘、流水孤村。
  • “繁英”指的是花朵繁多,色彩艳丽。
  • “薄媚”形容花朵虽然美丽,但缺乏深度。
  • “流水孤村”则可能是指一种孤独的美感,如同一条河流旁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小村庄。
  1. 春去也,斜阳一抹断云。
  • “春去也”指的是春天已经过去。
  • “一抹断云”则形容斜阳的光芒穿透了天空中的云朵,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弧线。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诗人通过对露华、榆叶梅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春天到来的喜悦。同时,诗中的“东皇有意,潜与移根”等语句,表现了春天神祇的存在和对万物生长的引导作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