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着几緉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注释:

  1. 空山:空旷的山。
  2. 梵呗:佛教中的一种念诵方式,声音平和庄严。
  3. 水月:水中反射出的月亮。
  4. 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
  5. 人外:超出凡人的境地。
  6. 准拟:准备、打算的意思。

译文:
在空无一人的山中,梵音悠扬,宁静而祥和;水面上的月亮倒映在水中,仿佛沉没在水中一般。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于尘世的悠闲和安宁。回想起岁月流转,曾经游玩的地方,依然记忆犹新。那时的景色,如半竿斜照的阳光,洒落在疏林之中;那时的感觉,如云中的锡杖,溪头的钓钩,涧边的琴声,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我在这里过着隐居的生活,与世隔绝,只有内心的孤独和思考。

云中锡:云中飘浮的锡杖,代表佛家修行的象征。
溪头钓:溪边垂钓的情景,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涧边琴:涧边弹奏的琴声,代表着内心的平静和对艺术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公度的作品《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表达了诗人在西山秋爽图上所感受到的宁静和闲适。诗中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画面,通过具体的景物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情感。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还运用了一些典故和比喻,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诗意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