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看了又看,说道:“这诗仿佛古歌谣,其中必有事迹,请教一二。”黄龙子道:“既叫做‘此中人语’,必不能‘为外人道’可知矣。阁下静候数年便会知悉。”玙姑道:“‘乳虎’就是你们玉太尊,其余你慢慢的揣摹,也是可以知道的。”子平会意,也就不往下问了。
其时远远听有笑语声。一息工天,只听回廊上“格登格登”,有许多脚步儿响,顷刻已经到了面前。苍头先进,说:“桑家姑娘来了。”黄、玙姑皆接上前去。子平亦起身植立。只见前面的一个约有二十岁上下,著的是紫花袄子,紫地黄花,下著燕尾青的裙子,头上倒梳云髻,挽了个坠马妆;后面的一个约有十三四岁,著了个翠蓝袄子,红地白花的裤子,头上正中挽了髻子,插了个慈菇叶子似的一枝翠花,走一步颤巍巍的。进来彼此让了坐。
这首诗的原文是:
老残游记 · 第十回 ·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子平看了又看,说道:“这诗仿佛古歌谣,其中必有事迹,请教一二。”黄龙子道:“既叫做‘此中人语’,必不能‘为外人道’可知矣。阁下静候数年便会知悉。”玙姑道:“‘乳虎’就是你们玉太尊,其余你慢慢的揣摹,也是可以知道的。”子平会意,也就不往下问了。
其时远远听有笑语声。一息工天,只听回廊上“格格登登”,有许多脚步儿响,顷刻已经到了面前。苍头先进,说:“桑家姑娘来了。”黄、玙姑皆接上前去。子平亦起身植立。只见前面的一个约有二十岁上下,著的是紫花袄子,紫地黄花,下著燕尾青的裙子,头上倒梳云髻,挽了个坠马妆;后面的一个约有十三四岁,著了个翠蓝袄子,红地白花的裤子,头上正中挽了髻子,插了个慈菇叶子似的一枝翠花,走一步颤巍巍的。进来彼此让了坐。
- 诗句释义:
-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形容两位女子的美丽,如同骊龙的眼睛,明亮且能照亮周围的一切。
- 犀牛一角声叶箜篌:形容音乐的美妙,如同犀牛角的声音和箜篌的音色交织在一起。
- 子平看了又看:表示子平(即子平)反复观看并思考,可能是在欣赏或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
- 此中人语:指这首诗是来自某个特定的人群或圈子中的语言,可能是对诗歌创作背景的描述。
- 为外人道:意为不为外界所知或不被外界所了解。
- 乳虎:这里指玉太尊(可能是作者或他人的尊称),象征着权威或尊贵。
- 慈菇叶子似的一枝翠花:形容头发上插的装饰品像慈菇叶子一样翠绿,增添了一丝俏皮和活泼。
- 苍头:古代仆人的一种称呼,此处指引领桑家姑娘到来的仆人。
- 桑家姑娘:指桑家的姑娘,可能是主人或其他贵族女子。
- 紫花袄子,紫地黄花:描述桑家女子的穿着,紫色的花袄子搭配着紫色底色的花纹。
- 燕尾青的裙子:燕尾形状的裙子,可能具有优雅的线条感。
- 头上倒梳云髻:指女子的头发被梳理成古典的云鬓样式,通常意味着高贵和优雅。
- 慈菇叶子似的一枝翠花:再次强调女子头上装饰物的细节,与前一条类似,但更加突出其独特性。
- 步履蹒跚:描述女子行走时的步态,显得有些摇摆不定。
- 苍头先进:苍头作为引导者先行进入,表明其地位和角色。
- 桑家姑娘来了:表示桑家的姑娘已经到达,可能是某种社交场合或庆典的开始。
- 译文:
老残游记 · 第十回 · 骊龙双珠光照琴瑟 犀牛一角声叶箜篌
子平看了又看,问道:“这诗仿佛古歌谣,其中必有事迹,请教一二。”黄龙子道:“既然被称为‘此中人语’,必定不为外人知晓。阁下耐心等待几年就会明白。”玙姑道:“‘乳虎’就是你们玉太尊,其他事情慢慢体会也会知道。”子平领会了意思,就不再追问了。
远处传来笑声。过了一会儿,只听回廊上“格格登登”的声音响起,许多脚步声传来,片刻后到了跟前。苍头先来,报告:“桑家姑娘来了。”黄、玙姑都迎了上去。子平也站起身站立。只见前面一位约二十岁上下的女士,穿着紫花袄子,紫底黄花,下面穿燕尾青色的衣服,头上梳成倒梳云髻,挽了一个坠马妆;后面的那位大约十三四岁,穿着翠蓝袄子,红地白花裤子,头上正中央挽了髻子,插着像慈菇叶子一样的一枝翠花,走路时颤颤巍巍的。进房间后相互让座坐下。
-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两位年轻女子的形象和她们所处的环境。从服饰到举止,从声音到表情,诗人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同时,诗中的“此中人语”和“不为外人道”等词语,暗示了诗的内容可能是私密或者只在某个特定圈子内流传,增加了作品的神秘感和吸引力。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审美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文化现象,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