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老残回来,一路走着,心里十分高兴,想道:“前日闻得玉贤种种酷虐,无法可施;今日又亲目见了一个酷吏,却被一封书便救活了两条性命,比吃了人参果心里还快活!”一路走着,不知不觉已出了城门,便是那黄河的堤埝了。上得堤去,看天色欲暮,那黄河已冻得同大路一般,小车子已不断的来往行走,心里想来:“行李既已烧去,更无累赘,明日便可单身回省,好去置办行李。”转又念道:“袁希明来信,叫我等白公来,以便商酌,明知白公办理此事,游刃有余;然倘有来能周知之处,岂不是我去了害的事吗?只好耐心等待数日再说。”一面想着,已到店门,顺便踱了回去。看有许多人正在那里刨挖火里的烬余,堆了好大一堆,都是些零绸碎布,也就不去看他。回到上房,独自坐地。

诗句:
老残回来,一路走着,心里十分高兴,想道:“前日闻得玉贤种种酷虐,无法可施;今日又亲目见了一个酷吏,却被一封书便救活了两条性命,比吃了人参果心里还快活!” 一路走去不知不觉已出了城门,便是那黄河的堤埝了。上得堤去,看天色欲暮,那黄河已冻得同大路一般,小车子已不断的来往行走,心里想来:“行李既已烧去,更无累赘,明日便可单身回省,好去置办行李。”转又念道:“袁希明来信,叫我等白公来,以便商酌,明知白公办理此事,游刃有余;然倘有来能周知之处,岂不是我去了害的事吗?只好耐心等待数日再说。”一面想着,已到店门,顺便踱了回去。看有许多人正在那里刨挖火里的烬余,堆了好大一堆,都是些零绸碎布,也就不去看他。回到上房,独自坐地。

译文:
老残回来的路上心情十分愉快。他想到自己曾听说过玉贤的种种酷刑,但现在亲眼看到一位冷酷的官员被一封书信解救,这让他感到非常高兴。当他走出城门时,已经是黄河堤岸了。他走上堤坝,看到天已经快要黑了,黄河的水已经结冰,河面上行驶的小车络绎不绝。他想自己的行李已经被烧毁,没有拖累,可以明天就独自一人返回省城,准备收拾行李。然而他又想到袁希明给他的信,让他等待白公的到来以便商量。他知道自己处理这些事务应该很熟练,但如果有什么需要他注意的地方,那么他离开可能会带来麻烦。于是,他决定再等待几天再说。一边走,他回到了旅馆,坐下来。这时,他看到许多人正在努力挖掘火中的残余物品,堆起了一个大堆。他们收集的都是零碎的布料和丝绸,于是他也不再关注这些。回到房间后,他独自坐下。

注释:

  • “老残”: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名称。
  • “回来了”:指老残结束了一次旅行或工作返回家中。
  • “心里十分高兴”:表示老残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感。
  • “玉贤”:故事中一个被描述为冷酷的人物名称。
  • “酷吏”:指那些执行残酷刑罚的官员。
  • “一封书便救活了两条性命”:指一封信或某种文件帮助某人获得生存或解脱。
  • “袁希明”:故事中另一个人物的名称。
  • “白公”:故事中一个被提及的人物名称。
  • “商酌”:讨论或商议。
  • “行李既已烧去,更无累赘”:意指他的行囊已被烧毁,不再有负担,使他能够自由行动。
  • “次日便可单身回省”:表示第二天就可以单独返回省城。
  • “搭船渡河”:通过船只渡过河流的行动。
  • “天欲暮”:天色已晚。
  • “黄河的堤埝”:黄河岸边的土堤和沙袋,用以加固河岸以防止河水泛滥。
  • “刨挖火里的烬余”:形容在火焰中寻找剩余的灰烬。
  • “零绸碎布”:零星的布片和丝绸碎片。
  • “独自坐地”:独自坐在地板上。

赏析:
这首诗是《老残游记》中“铁炮一声公堂解索”一段的描写。诗中通过描绘老残归来的情景,展现了他内心的欢喜和对过去经历的回忆。诗中的语言质朴而有力,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场景的氛围。同时,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所要表现的情感和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