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画图中,木落山空。
满林黄叶打头风。
鸿雁不来江水冷,寂寞渔翁。
莫辨岸西东,桥板能通。
荒凉斜日渡前红。
别浦归舟齐晒网,暮色烟笼。

卖花声

秋老画图中,木落山空。

满林黄叶打头风。

鸿雁不来江水冷,寂寞渔翁。

莫辨岸西东,桥板能通。

荒凉斜日渡前红。

别浦归舟齐晒网,暮色烟笼。

【注释】

  1. 秋老:秋天到了。秋老,形容秋天的到来。
  2. 木落山空:树木凋零,山也显得空旷了。
  3. 莫辨岸西东,桥板能通:不能分辨出岸边的方向,桥板上的路仍然可以通行。
  4. 荒凉斜日渡前红:夕阳下,渡口前的红叶显得格外凄凉。
  5. 别浦归舟齐晒网:别的河边的渔船都开始晒网准备过冬了。

【译文】
秋天来临,画中的景象变得萧条,树木纷纷凋零,山也显得空旷了。满林的黄叶在秋风中飘动,给大地带来了一片萧瑟。鸿雁不再来此饮水,使得江水也感到了寒冷,只剩下一个孤单的渔翁。他无法辨识出岸上的方位,只能依赖桥板上的道路前行。夕阳下的斜阳映照下,渡口前红色的树叶显得更加凄凉。其他河流的船只都已经开始晒网准备过冬了,只有这一条河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风景。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卖花声·秋老》的全文。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渔翁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生活的深深感慨。

首句“秋老画图中”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秋天已经到了,如同一幅画作中的风景一样。接着“木落山空”,描绘了山林中的树木已经落下,山也显得空旷了。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天的特征,也暗示了季节的变迁和自然的无情。

接下来“满林黄叶打头风”,描述了满山遍野的黄色叶子被风吹拂的景象,给人一种萧索感和凄凉感。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萧条和寒冷。

“鸿雁不来江水冷”,则是对秋天的另一层描绘。因为鸿雁不来这里饮水,所以江水也显得冷清。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是对孤独和冷落的感受的表达。

接下来的两句“莫辨岸西东,桥板能通”则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萧条和荒凉。虽然不能辨认出岸边的方位,但是仍然可以依靠桥板上的道路行走。这里的桥板能够通,意味着尽管环境荒凉,生活还是会继续。

最后两句“荒凉斜日渡前红”,则描绘了夕阳下的渡口前红色的树叶。这种色彩对比强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别浦归舟齐晒网,暮色烟笼”则描绘了其他河流的船都已经开始晒网准备过冬了,只有这条河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风景。这里的“齐晒网”和“暮色烟笼”都增添了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这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对渔翁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生活的深深感慨。它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