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剪疏风,丝丝嫩雨,做就春寒。
向吴姬垆畔,冲泥沽酒;
金阊城下,带醉呼船。
短薄祠荒,真娘墓悄,几处柴门冷衅烟。
三塘路,觉今番七里,远较从前。
黄昏直叩僧关。
借一榻安眠悟右轩。
听塔顶金铃,琤琮击碎;
楼头玉笛,宛转吹残。
搅乱乡心,惊回旅梦,晓起推窗雪满山。
凭高望,似梅花万点,开遍层峦。

这首诗的原文是《念奴娇·登石头城》,作者为宋代词人姜夔。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的意思,并提供相应的译文、注释以及我的赏析。

  1. “沁园春 晚出金阊门,挐舟至虎邱,宿悟石轩,是夜大雪”
  • 注释:这句子描述了一个傍晚时分离开金阊城,乘船前往虎丘,并在悟石轩过夜,当晚下了大雪的场景。
  • 译文:在一个黄昏时分我离开了金阊城,坐船去了虎丘,在悟石轩过夜,那一晚我们经历了一场大雪。
  • 赏析:此句开篇就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稍带忧郁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基调。通过描绘夜晚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旅途中遭遇的惊喜和挑战的感受。
  1. “剪剪疏风,丝丝嫩雨,做就春寒”
  • 注释:这里用“剪剪”和“丝丝”来形容风和雨的形态,暗示着细雨和微风交织的景象。同时,“做就春寒”则形象地表达了这场雪带来的寒冷感受。
  • 译文:微风细雨交织,营造出春天的寒冷感觉。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风和雨的描述,传达了一种细腻且富有层次的感官体验,同时也反映了天气变化给旅人带来的影响。
  1. “向吴姬垆畔,冲泥沽酒;金阊城下,带醉呼船”
  • 注释:描述了诗人在吴地(可能指江苏或上海一带)与当地的美酒相伴,同时在湿泥中行走去购买船只的情景。
  • 译文:我在吴地的酒坊旁边喝着酒,泥泞中行走去买船。
  • 赏析:这句诗展现了诗人与当地文化的亲密接触,同时也展示了他随性而又接地气的生活方式。
  1. “短薄祠荒,真娘墓悄,几处柴门冷冽烟”
  • 注释:描述了一座被遗忘的祠堂、一个寂静的坟墓和几扇紧闭的柴门,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 译文:那座破旧的祠堂已经荒废,那个真娘的墓碑也变得寂静无声,几户人家的柴门都显得冷清。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废墟和孤寂景象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对过往历史的沉思以及对人性悲剧的同情。
  1. “三塘路,觉今番七里,远较从前”
  • 注释:提到了三塘路,并且现在走了七里的路程,比之前更远。
  • 译文:走在了三塘路上,这次走的距离比之前多了,足足有七里路。
  • 赏析:这句诗通过比较过去和现在的行动距离,强调了时间的变迁和旅行者的变化。
  1. “黄昏直叩僧关。借一榻安眠悟右轩。”
  • 注释:在黄昏时直接敲开了僧人的门,借用一床来休息并思考问题。
  •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直接敲响了僧房的门,借了一床被子在这里休息思考。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以及他对禅宗修行方法的借鉴。
  1. “听塔顶金铃,琤琮击碎;楼头玉笛,宛转吹残。”
  • 注释:描述了听到远处的钟声和楼上的笛声。
  • 译文:在静听塔顶传来的金属铃声,它们叮当作响直至声响消散;同时,楼头的玉笛声音悠扬婉转,直到最后一刻。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两种声音(铃声和笛声)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声音之美的感受和内心的平和。
  1. “搅乱乡心,惊回旅梦,晓起推窗雪满山”
  • 注释:搅乱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让梦境被惊醒,清晨起来推开窗户只见山上覆盖着雪。
  • 译文:扰乱了我的乡愁,让我回到梦里,清晨醒来推开窗户看见山上覆盖着雪。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和家乡情感的深刻思念以及自然美景对他心情的影响。
  1. “凭高望,似梅花万点,开遍层峦”
  • 注释:站在高处远眺,看到无数梅花如同雪花一样盛开在层层叠叠的山峰上。
  • 译文:站在高处远望,看到无数的梅花就像雪花一样遍布整个山峦。
  • 赏析:这句话不仅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观画面,还象征着坚韧和纯洁的品格,体现了一种高尚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