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伊阙,有佛家摹样,镂琼镌玉。
一叶一花参妙相,万亿化身西蜀。
璎珞分明,毡椎细腻,塌碎苔斑绿。
访碑人到,惜无铭赞堪读。
回忆寺枕江滨,塔留铁像,黔志曾编录。
护法沙门缘底事,笑倒如来金粟。
古锦盛囊,妙香凝纸,翠墨光盈目。
王孙辇去,郁林载石同不。

注释:

  1. 汉时伊阙
  • 指古代的伊阙山,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 “伊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佛教胜地,是许多佛门造像的发源地之一。
  1. 有佛家摹样
  • 佛家,佛教的信徒。
  • 摹样,这里指的是制作或复制佛像的行为。
  1. 镂琼镌玉
  • 指用各种材料精心雕刻佛像。
  • “琼”和“玉”都是珍贵的装饰材料。
  1. 一叶一花参妙相
  • 形容佛像上的每一细节都极其精致。
  • 这里强调的是佛像的细腻和复杂性。
  1. 万亿化身西蜀
  • 暗示了无数不同形态的佛像被创造出来。
  • “化身”在这里指不同的形象或形态。
  1. 璎珞分明,毡椎细腻
  • “璎珞”(yīngluò)是一种装饰品,通常用宝石等材料制成环形或链状,这里用以形容佛像的细节。
  • “毡椎”指的是佛像上的装饰或图案。
  1. 塌碎苔斑绿
  • 描述佛像的颜色和质感,苔藓般的绿色可能是指佛像表面的苔藓纹路。
  1. 访碑人到,惜无铭赞堪读
  • “碑”指的是刻有文字的石碑,这里指代佛寺中的石碑。
  • “铭赞”是指对碑文的解释或评论。
  • “堪读”表明这些碑文的内容值得阅读。
  1. 护法沙门缘底事
  • “沙门”是指佛教僧侣。
  • 这里询问为什么佛教僧侣要这样做。
  1. 笑倒如来金粟
  • “如来”指的是释迦牟尼佛,这里是佛教中的神圣人物。
  • “金粟”通常用于形容金色的麦粒,这里可能指佛陀的笑容金光闪闪。
  1. 古锦盛囊
  • “古锦”指的是古老的织物。
  • “盛囊”指的是装满物品的容器。
  1. 妙香凝纸
  • 形容佛像散发出的香气。
  • “纸”在这里指佛像本身。
  1. 翠墨光盈目
  • “翠”通常用来描述颜色鲜绿。
  • “墨”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佛像的颜料。
  1. 王孙辇去,郁林载石同不
  • “王孙”是对贵族子弟的称呼。
  • “辇”是一种古代帝王的车辆。
  • “郁林”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是一个比喻,表示一种繁茂、美丽的环境。
  • 这里的“载石同不”可能意味着某种仪式或活动需要将石头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佛教造像的场景,通过对佛像的精细刻画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表达了诗人对佛教艺术和信仰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形容词和动词,如“镂琼镌玉”、“璎珞分明”,以及“妙香凝纸”,这些词语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增强了读者对场景的感知能力。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宗教色彩,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佛教艺术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