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箬篷底,一点一声秋。
密密疏疏淅淅,听遍不胜愁。
数朵湿山如黛,两岸芦花似雪,白了旅人头。
谁识绣衣客,转忆绿苹州。
是僧楼,是罗帐,是扁舟。
触惹平生心事,仕宦苦沉浮。
忽见鱼生床下,又听蛙鸣灶底,难得唤晴鸠。
檐溜洒空下,多半作浮沤。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与写作特色。“水调歌头十二首”是辛弃疾的词,此为第八首,题目中的“梦醒”指梦醒之时。“箬篷”指船蓬,即船盖。“淅淅”,“疏疏”指雨声。“绣衣客,绿苹州”指宋高宗时隐士陈元龙的典故。“是僧楼,是罗帐,是扁舟”,指词人的隐居生活。“檐溜洒空下,多半作浮沤”,指屋檐流水溅起的水花。

【答案】

译文:梦醒之时,我坐在船篷之下听那淅淅沥沥的秋雨声。密密和疏疏的雨点在不停地打在屋顶上,听着听着,不禁感到愁思难抑。两岸上山的颜色像黛墨一样,山上的茅草被雨水打湿了,颜色也变黑了,好似白色的旅人头发。谁又能了解我这个身着官服的人,转念之间又想起那绿苹州的故乡呢?这是一座僧人住的楼台,还是罗帐?或是小舟?这些词句都暗示了词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归隐山林的愿望。触惹平生心事,仕宦苦沉浮。突然见到鱼生在床下面,又听到青蛙在灶底下鸣叫,难得唤出晴天的鸠鹅。屋檐下的流水冲刷着空荡荡的地面,大多成为水泡。赏析:这首词描写作者梦醒后独自倚在船上,倾听着细碎的雨声,感受着秋日的凄清。他想到家乡,想到自己曾经为官的生涯,内心充满了苦涩和无奈。他感叹自己的身世如浮萍一般漂泊不定。最后两句则是词人对于仕途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