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载翁去,岂有羡鱼情。
为爱秣陵秋色,独泛大江横。
不是磻溪隐士,不是富春男子,不乞鉴湖清。
三朝瀛海客,八帙老先生。
唤农父,引牛牧,召樵兄。
醉向白苹洲畔,把酒问长庚。
人颂起居八座,翁恋烟波万顷,笑与鹭鸥盟。
何必赤松子,遁迹采黄精。

【注释】

一苇载翁去:用“一苇渡江”的典故。

羡鱼情:羡慕鱼儿得水中之乐的情感。

秣陵秋色:泛指南京或金陵的景色。

磻溪隐士:姜太公吕尚,在渭水边钓鱼,被周文王发现并封为丞相。此处泛指隐居的人。

富春男子:指陶渊明。

鉴湖清:指鉴湖边的清澈湖水。

瀛海:大海。

八帙(shè)老先生:指年事已高的老人。

白苹洲畔:白苹洲是长江中一个美丽的小岛。

长庚:古代神话中金星的名字,这里代指月亮。

人颂起居八座:人称颂他为宰相,居高位。

烟波万顷:形容水面辽阔。

鹭鸥盟:指与鹭鸶、鸥鸟结为朋友,比喻交友广泛。

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名。

【赏析】

《水调歌头·其一》是北宋词人苏东坡于神宗熙宁十年(西元一〇七七年)在密州任太守时所创作的一首词,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写自己虽身处宦海,却心怀山林,不慕荣华。

起首两句:“一苇载翁去,岂有羡鱼情。”意谓自己乘着一只小船离去,哪里还会羡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呢?以“一苇”喻舟,以“翁”喻己,以“羡鱼”喻仕,以“三思”喻归,委婉地表明了作者不愿出仕的决心和愿望。

接着写自己虽身为朝廷重臣,但心中仍想着家乡的山水,向往隐逸的生活。“为爱秣陵秋色,独泛大江横。”意谓为了喜爱秣陵的秋色,我独自驾着船只在大江中航行。“秣陵”,即建康,今南京市,古称金陵,是六朝帝王建都之地,这里泛指金陵的美景。

下句进一步写自己的心志,表示自己虽然身居庙堂,但却心向往林泉。“不是磻溪隐士,不是富春男子,不乞鉴湖清。”意谓我不是那个磻溪旁的隐士,也不是那个富春山中的男子,更不是那个在鉴湖边求取清名的人。这几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自己不贪图名利、不沽名钓誉、不为官而活、不因富贵而动的高尚品质和远大志向。

结尾写自己虽然身居庙堂,但依然保持着淡泊名利的心态。“三朝瀛海客,八帙老先生。”意谓自己经历了三次皇帝换代,如今已是八旬高龄的老人了。“瀛海”,即大海,泛指朝廷;“八帙”,指八十岁,泛指高龄。这两句既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又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