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何在,看紫云红树,炎方天隔。
络绎明驼同饮恨,俯仰胡沙边色。
榕岛春荒,椰洲水暖,远梦迷南国。
千花百草,雕栏愁卧岑寂。
花里鹦鹉凄凉,天涯相伴,踯躅犹相识。
能说飘零身世事,同向空王台侧。
上苑笙歌,长杨车骑,一晌人间别。
南溟帆影,载回天上消息。

【注】

  1. 万生园:指南明灭亡后遗民的聚居地。安南象:指在越南的南明抗清义军,因战象而得名。
  2. 紫云:喻指紫禁城。红树:即“朱槿”,一种植物,常在南方生长,象征南方。
  3. 炎方:南方。天隔:天隔一方,指被阻隔在外。
  4. 榕岛:指台湾岛中的岛屿,榕树茂盛。
  5. 椰洲:指海南岛上的椰子林。
  6. 岑寂:形容景色荒凉、寂静无声的景象。
  7. 花里鹦鹉:指在花丛中栖息的鹦鹉鸟。
  8. 空王台:佛教中的净土宗寺院,为修行者提供心灵的慰藉。
  9. 上苑笙歌:古代皇家园林中演奏音乐的地方,笙歌四起。
  10. 长杨:长安附近的一个地名,这里代指朝廷所在地。车骑:古代帝王出行时的随从官员和马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历南明遗民聚居之地万生园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民族苦难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全诗意境凄凉,情感深沉,通过描绘南明遗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以及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慨。
    首联“念奴娇·万生园安南象化去伤而谏之时余将游南溟”是整首诗的开篇,诗人以“念奴娇”作为词牌名,抒发了自己对南明遗民的关心与忧虑。诗人在南明灭亡后,看到南明遗民在万生园中生活艰难,不禁心生同情和担忧。这里的“万生园”指的是南明抗清义军的聚集地,诗人用“安南象”来比喻这些英勇的义军,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同时,“伤而谏之时余将游南溟”则表明诗人自己也将前往南边,继续为国尽忠,为国家的未来献出自己的力量。
    颔联“家山何在,看紫云红树,炎方天隔”承接上句,诗人在感叹自己的家乡已经远离之后,开始描述眼前的景色。“紫云”和“红树”都是南方特有的自然景观,象征着南方的美丽和生机。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诗人觉得自己仿佛身处异乡,无法亲近故土,只能遥望远方。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身处异地的无奈和辛酸。
    颈联“榕岛春荒,椰洲水暖,远梦迷南国”则是诗人对南明遗民生活的进一步描绘。“榕岛”和“椰洲”都是海南岛上的特色景点,分别代表了岛上的森林和海滩。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地方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南明遗民艰苦生活的关切。同时,“远梦迷南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奈,似乎自己的梦想和理想都已经远离了现实,只能在梦中寻找答案。
    尾联“花里鹦鹉凄凉,天涯相伴,能说飘零身世事,同向空王台侧”是诗人对南明遗民生活状况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花里鹦鹉”指的是在花丛中栖息的鹦鹉鸟,它们虽然能够说话,但却生活在凄凉的环境中。诗人通过描绘鹦鹉鸟的处境,表达了自己对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的关心和同情。同时,“空王台”也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地方,代表着修行者和寻求精神寄托的人们。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南明遗民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一句“上苑笙歌,长杨车骑,一晌人间别”则是诗人对整个南明时期的回忆。这里,“上苑”、“长杨”都是古代皇家园林的名称,而“笙歌”和“车骑”则分别代表了宫廷中的娱乐活动和贵族们的出行场景。诗人通过对这些场景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南明时期的怀念和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决心,希望能够为祖国的未来贡献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