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斜红飏出晚晴天,相看转凄然!
甚匆匆只是,横催雁阵,低照鸥眠?
树外山眉衬黛,远道草芊芊。
一段苍茫意,都付樊川。
汉阙秦宫何处?
送几声画角,吹老华年。
尽欢游长好,到此黯流连。
倚江楼玉人凝望,带西风、帆影落窗前。
愁无限,近黄昏也,新月笼烟。

【译文】

傍晚时分,天边斜飞的红霞映照着晚空,我们相望而视,却感到格外凄凉。

匆匆之间,大雁横排雁阵急飞而过,低垂的水鸟静静休憩于岸边,似乎也在为这别离增添哀愁。

远处群山的轮廓在树外若隐若现,仿佛是黛眉妆成,远道的草地绵延不尽。

一片苍茫的大地上,我的心情也随着这片土地一起流转,都付与了樊川。

汉阙秦宫,何处去寻?

听几声画角吹奏,将华年吹老。

尽情欢聚游乐,直到此时才感悲伤。

倚着江楼凝望玉人,西风拂过,帆影落在窗前。

愁思无穷无尽,黄昏来临,新月笼罩着烟雾。

【赏析】

这是一首写别情的词。上阕写送别时的情景和心情,下阕写别后的怀念和伤怀。

起首两句,先点出送别的具体环境:傍晚,斜阳,晚空。“相看”二字,不仅写出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而且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厚意。接着用一“凄然”来概括这种感情,突出了离别时的感情色彩。

“甚匆匆只是”,紧承上句而来,说送行者匆忙离去,只留下被送者独自伫立在斜阳之中。“横催”、“低照”,两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了大雁和水鸟的动态,使人仿佛看到它们在空中盘旋、俯冲,掠过送行者的视线。

“树外山眉衬黛,远道草芊芊。”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送别时的景色。远处群山的轮廓在树外若隐若现,近处的草地绵亘不绝。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群山比作美人的眉毛,把草地比作美人的眉毛,形象地描绘出了山的连绵起伏,草的广袤无垠,从而突出了送别场面的美丽和壮阔。

过片三句,写别后思念之情。“一段苍茫意,都付樊川。”意思是说,我的心情随着这片土地一起流转,都寄托在这樊川之上。这里的“苍茫”,不仅指大地,还指作者内心的茫然、惆怅;“樊川”是唐代洛阳附近的一条河名。“汉阙秦宫何处?”这一句既感叹历史变迁,又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感慨。

“尽欢游长好,到此黯流连。”意思是尽情欢乐地游乐到此地,直到此时才感到悲伤。“尽欢游长好”四字,既是对送别时双方的祝福,也是对未来重逢的喜悦。然而就在此时此地,却只能黯然流连,不能不令人伤感。

结尾两句写别后的怀念和伤怀。“倚江楼玉人凝望,带西风帆影落窗前。”“玉人”即美人,指送行的人;“帆影落窗前”,是想象对方在窗前凝望自己的倩影,而自己只能遥遥相望。这里以景结情,既写了别后的相思之苦,又表达了对对方的深深眷恋。末句“愁无限,近黄昏也,新月笼烟”,是说愁绪无边无际,近黄昏之时,新月初升,笼罩着烟雾。这里既写了黄昏时分的景色,又表现了作者此时的心境。全词通过对别时、别后和送别时的具体场景、细节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多情善感、缠绵悱恻的女性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这首词语言清丽婉转,意境优美动人。它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又有对人物心理的细致入微的描写;既有对往日生活的追忆和留恋,又有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希望。整首词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情感细腻而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