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禅号惯名溪。前有曹溪。
后有匏溪。试拈宗旨问匏溪。
当属曹溪。当属匏溪。
一轮明月下前溪。也入匏溪。
也入曹溪。能忘万事对清溪。
何必曹溪。何必匏溪。
诗句翻译和赏析#### 一剪梅·赠匏溪和尚
老僧禅号惯名溪。前有曹溪,后有匏溪。试拈宗旨问匏溪。当属曹溪,当属匏溪。
一轮明月下前溪。也入匏溪,也入曹溪。能忘万事对清溪。何必曹溪,何必匏溪。
注释
- 老僧禅号惯名溪:指的是这位老和尚的法号“名溪”,表明他已经习惯了使用这个名字。
- 前有曹溪,后有匏溪:指他的前面是曹溪(可能是他修行的地方),后面是匏溪(也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是他修行的地方)。
- 试拈宗旨问匏溪:尝试着询问匏溪(他可能认为他是这个宗旨的传承人)。
- 当属曹溪,当属匏溪:表示应该归属于曹溪或者匏溪,强调两者的重要性或重要性不分伯仲。
- 一轮明月下前溪,也入匏溪,也入曹溪:形容明月在夜空中照耀着前溪,月光也照射到匏溪和曹溪,意味着这三个地方都受到了月亮的光芒。
- 能忘万事对清溪:表达了放下一切烦恼,与清澈的溪水相对话的愿望。
- 何必曹溪,何必匏溪:表示没有必要纠结于曹溪和匏溪的归属问题,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或理解。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公案为主题,通过对老和尚的描绘,展现了禅宗中的“当属”概念,即某一事物或观点在某个特定背景下具有无可争议的地位。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述来隐喻禅宗的教义。最后,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展现了禅宗对于超越物质追求、达到心灵自由境界的理解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