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东风拂翠帷。
漏长灯尽梦参差。
朝来寒减偏慵起,怎奈心绪不自知。
看镜懒,卷帘迟。
检书读画总支离。
刚拈筠管旋抛却,又展楸抨复败棋。

鹧鸪天 社题,春感

昨夜东风拂翠帷。

漏长灯尽梦参差。

朝来寒减偏慵起,怎奈心绪不自知。

看镜懒,卷帘迟。

检书读画总支离。

刚拈筠管旋抛却,又展楸抨复败棋。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又名“思佳客”、“半死桐”等。双调,四十五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社题:即在庙中题咏。

翠帷:翠色帷幕。

漏长灯尽:古代计时方法,漏壶滴水计时,一昼夜一夜,共一百刻;每刻滴下一滴,共一百滴,即一夜百刻,故称一夜为“漏尽”。

梦参差:梦境迷离,难以分辨。

寒减:天气变暖,感到舒适。

慵:懒散。

心绪:心情。

看镜懒:懒得照镜子。

检书:翻检书籍。

览画:看画。

筠管:竹制的笔筒或笔架。

拈:取。

拈筠管旋抛却:拿起竹制的笔筒或笔架就扔了。

又展楸抨复败棋:再次摆好围棋盘准备下棋,但失败了。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鹧鸪天·社题》中的一首。全词通过写自己早晨醒来后的心情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清晨的景象,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上阕写昨夜梦中的情景。“昨夜东风拂翠帷”,东风拂动着翠色的帷幕,使得梦境变得朦胧而美好。“漏长灯尽梦参差”,由于夜长,灯火熄灭,因此梦中的景象也显得零散而模糊。“朝来寒减偏慵起”,早晨起床时,感受到的寒冷已经减轻,因此不再那么懒散。“怎奈心绪不自知”,然而,自己的内心情感却是无法自控的。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下阕继续写晨起后的心情。“看镜懒,卷帘迟”,懒得照镜子梳洗,迟迟不愿打开窗帘欣赏外面的美景。“检书读画总支离”,翻开书籍阅读,观看画作,却总是感到心猿意马,心神不宁。“刚拈筠管旋抛却”,拿起竹制的笔筒或笔架就扔了,表示自己对书写的兴趣已消失。“又展楸抨复败棋”,再次摆好围棋盘准备下棋,但失败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躁和失望。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清晨的景象和自己的心情变化,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无奈。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