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残阳摇曙,宿蓼分凉,愁入去舟眼。
底事悤悤别,雕梁畔、因依还羡双燕。
妙词意款。
伴露装、殊慰悽感。
暂回首,潋滟江南水,映孤梦犹暖。
堪念云萍飘散。
且自偎清影,频弄征翰。
鸿语催秋紧,年年树、苍茫曾系游缆。
泪襟暗点。
怅玉人、空望尘远。
便先算归期,春镜里,待厮见。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眉妩 - 这个词组可能指的是一种轻柔而美丽的女子,这里用来形容她的容貌。
  2. 又残阳摇曙 - 描述夕阳西下的景象,”曙”意味着天刚破晓,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
  3. 宿蓼分凉 - “宿蓼”可能是指夜晚的植物,”分凉”则表达了夜晚的凉爽。
  4. 愁入去舟眼 - “愁”表示忧愁,”舟眼”通常指船的眼睛,也就是船窗,这里可能暗示着离别时的不舍和忧愁。
  5. 底事悤悤别 - “底事”是为何的意思,”悤悤”是一种悲伤的情感。这句话表达的是为何要如此悲伤地分别。
  6. 雕梁畔、因依还羡双燕 - “雕梁”是精美的屋梁,可能指的是某种豪华的建筑,”因依”表示依恋,”还羡双燕”可能是因为燕子成双成对的习性而感到羡慕。
  7. 妙词意款 - “妙词”意味着美好的词句,”意款”表示情感深厚。
  8. 伴露装、殊慰悽感 - “伴露”可能是形容露水沾湿了衣物,”装”在这里可能是指衣物或身体的一部分。”殊慰悽感”表示这特别的安慰让人心情舒缓。
  9. 暂回首,潋滟江南水,映孤梦犹暖 - 这里通过回望江南的水波来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10. 堪念云萍飘散 - “云萍”可能是指飘浮不定的云朵,”飘散”描述了离散的情景。
  11. 且自偎清影,频弄征翰 - 在这里,”清影”可能是指月光下的清辉,”频弄”可能是指在频繁地书写或创作。
  12. 鸿语催秋紧,年年树、苍茫曾系游缆 - “鸿语”可能是大雁的叫声,”催秋紧”表达了秋天的迅速到来。”年年树、苍茫曾系游缆”可能是指在每年的这个时节,都有树木和游船相伴。
  13. 泪襟暗点 - “泪襟”可能是指泪水湿润的衣襟,”暗点”表示在心中暗暗地记下了这些感受。
  14. 怅玉人、空望尘远 - “怅”表示遗憾或失望,”玉人”可能是指美丽的女子,”空望尘远”表达了对她深深的思念。
  15. 便先算归期,春镜里,待厮见 - “便先算归期”可能是指提前规划好回家的日期,”春镜里”可能是指镜子中反射出春天的景象,”待厮见”表示期待再次见面的时刻。

译文:

在残阳下,晚霞闪烁,宿夜中的蓼花散发着清凉的气息,我满怀忧愁地踏上了离去的船只。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如此伤感?是因为雕梁旁那对依恋的双燕吗?它们的优雅飞翔让人心生羡慕。那些美好的词句充满了深情,陪伴着我度过了露水的清凉。短暂的转身间,江南的水波依旧温暖如昔,仿佛映照了我的孤独梦境。令人惋惜的是,云萍般的缘分已随风飘散。独自倚靠在清冷的月光下,频频挥笔作诗。鸿雁的鸣叫催促着秋天的到来,每年这个时候,都有树木和游船与我相伴。我默默地在心中记录着这一切,泪水打湿了衣襟。对于那位美丽的女子,我只能远远地眺望她的身影,直到尘埃消散在视线之外。我提前规划好了回家的时间,希望在那面镜子里,能够再次见到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别离情绪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残阳、宿蓼、双燕、游船等,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中情感的感知。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