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残更冉冉,往事星星,短鬓被霜染。
梦入屏山路,黄昏近,金荷一盏慵点。
浓阴微糁。
任小楼、和雨轻掩。
算今夜、笑语香街沸,有春胜双飐。
思念愁多类魇。
记帘窥秀黛,柱映娇脸。
讵意分飞后,相思苦、泪滴桃笙红淡。
长江天堑。
况万重、败驿荒店。
料此际有人,只为我、翠蛾敛。
眉妩 壬子除夕
又残更冉冉,往事星星,短鬓被霜染。
梦入屏山路,黄昏近,金荷一盏慵点。
浓阴微糁。
任小楼、和雨轻掩。
算今夜、笑语香街沸,有春胜双飐。
思念愁多类魇。
记帘窥秀黛,柱映娇脸。
讵意分飞后,相思苦、泪滴桃笙红淡。
长江天堑。
况万重、败驿荒店。
料此际有人,只为我、翠蛾敛。
译文:
夜深人静时,思绪万千如星河般闪烁,我的发丝因寒冷的风而变得斑白。我在梦中漫步于画中的小路,黄昏时分,一盏金荷酒散发出淡淡的香气。窗外的景色模糊不清,我独自倚在小楼上,任由雨水轻轻打湿我的衣裳。今夜的街上洋溢着欢笑声,比春天还要热闹。然而,我心中充满了对你的思念,就像噩梦一般困扰着我。我曾在你的房间中窥见你的倩影,柱子上映衬着你的美丽容颜。如今你已离去,我只能在相思的痛苦中度过每一个夜晚,泪水如同桃花般渐渐变红。我想象着你在长江边,面对着重重的天堑,孤独地站在一座破败的驿站或荒废的店铺前。此时,如果有一个人出现,他一定是因为我,才会收起他的翠绿色的眼睛。
注释:
- 壬子除夕:指元代诗人元好问(壬之子)所书之岁末诗作《壬子除夕》。庚午年(1280),诗人在山西忻州任职期间,与友人相聚,饮酒话别。翌年初春,友人离忻赴京,临岐赠诗以别,题名“壬子除夕”,盖是年除夕也。
- 又残更冉冉:又到了深夜时分,更漏渐尽。
- 往事星星:往事历历在目,如同星星般闪烁。
- 短鬓被霜染:我的鬓发因寒霜而变得稀疏。
- 梦入屏山路:梦中步入那片如画的风景之中。
- 黄昏近:日落之时已近,天色渐暗。
- 金荷一盏慵点:一盏金色的荷花灯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却无人去点亮它。
- 浓阴微糁:浓密的树荫下,细碎的雨滴悄然落下。
- 任小楼、和雨轻掩:任由小楼上的帘子轻轻掩住风雨。
- 今夜、笑语香街沸:今夜的街道上笑声连连,气氛热烈如春。
- 有春胜双飐:这春意盎然的场景胜过了双双荡舟时的情趣。
- 思念愁多类魇: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仿佛噩梦一般缠身。
- 记帘窥秀黛,柱映娇脸:曾记得在帘子后面窥见了你美丽的面容,柱子上映照着你娇好的容颜。
- 讵意分飞后,相思苦、泪滴桃笙红淡:没想到分离之后,我对你思念之情如此深重,以至于泪珠滴落在桃花般的笙乐器上,颜色都变得暗淡了。
- 长江天堑:长江天堑,形容地势险要,难以跨越。
- 况万重、败驿荒店:更何况还有万重阻隔,那些废弃的驿站和荒废的店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苦的诗歌。首句“又残更冉冉”,描绘了夜已深,更已尽,但思绪纷乱如繁星闪烁。接着写到“短鬓被霜染”,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因思恋而产生的憔悴模样。“梦入屏山路”三句,诗人通过梦境进入自己曾经熟悉的地方,黄昏将至,金荷一盏慵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入对现实的感受。“浓阴微糁。任小楼、和雨轻掩。”浓密的树荫下,细碎的雨滴悄然落下。任由小楼上的帘子轻轻掩住风雨,似乎想要在这风雨中寻找一丝安宁。“算今夜、笑语香街沸,有春胜双飐”四句,写到了街市上的热闹景象。诗人认为今夜的街道上笑声连连,气氛热烈如春,胜过了双双荡舟时的情趣。这种对比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然后诗人转向对过去的追忆。“记帘窥秀黛,柱映娇脸”两句,诗人曾记得在帘子后面窥见了你美丽的面容,柱子上映照着你娇好的容颜。这些回忆成为了诗人心中的痛处,每当想起就会痛苦不堪。“讵意分飞后,相思苦、泪滴桃笙红淡”三句,则是诗人对分离后的思念之苦的描写。没有想到分离之后,我对你思念之情如此深重,以至于泪珠滴落在桃花般的笙乐器上,颜色都变得暗淡了。
“长江天堑。况万重、败驿荒店”两句,诗人用长江天堑来形容自己所处的困境,万重阻隔,那些废弃的驿站和荒废的店铺更是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而“此际有人,只为我、翠蛾敛”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深眷恋。即使身处异地,心中依然挂念着她,只因为她是我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