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
绀唾霞膏斗芳洁。
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
夜深呼碧玉,同倚阑干,月色荷香两清绝。
笑问破瓜无,此夜琼浆,须怜取、寸心长热。
见手揽金刀细沉吟,悄不觉红潮,早堆肌雪。

【解析】

本词是一篇咏物词,上片写西瓜的色泽、形态,以冰晶喻其汁液晶莹如冰;下片写人与瓜的交往情景和内心活动。

第一句: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嫩瓤”即瓜之肉质部分,颜色微淡,质地柔嫩;“正红冰凝结”是说西瓜成熟时,其汁液晶莹如冰,故用“冰”字来形容其汁液的清冽。

第二句:绀唾霞膏斗芳洁,“绀唾”为深红色,此处指西瓜的颜色,而“霞膏”为红色的果汁,所以此处“绀唾”与“霞膏”连缀成“绀唾霞膏”,形容汁水鲜艳,光彩夺目。

第三句: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银床”即银白色的床,此处用以比喻西瓜皮的颜色,“百尺寒泉”则形容西瓜皮的光滑透明,像冷泉一般。

第四句: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缥色”即浅蓝色,此处形容西瓜皮的浅蓝色,与“玉壶寒彻”相呼应(玉壶:古人用琥珀制成的酒器)。此处用典出自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朔气传金柝,寒光动玉壶。”

第五句:夜深呼碧玉,同倚阑干,“夜深”指夜深人静的时候,“碧玉”指美人或美女,此处用以比喻作者所喜爱的西瓜,“阑干”即栏杆。此处用典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第六句:月色荷香两清绝,“月色荷香”指的是夜晚的明月和荷花香气,“两清绝”即两者都很清新,但此处用来表达作者对西瓜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笑问破瓜无,此夜琼浆,须怜取、寸心长热。“破瓜”是指女子十六岁时,此处指西瓜已到成熟之时。“琼浆”指美酒,此处用典自汉代王献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余素轻吴兴山水之美,闻会有大船载妓乐泛江,云:‘此中半是白衣家。’及期,果有倡妇游宴者……坐者皆言:‘未若吴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品尝着美味的西瓜,我不禁感慨万千,心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七、八句:见手揽金刀细沉吟,悄不觉红潮,早堆肌雪。“金刀”指锋利的刀具,此处用来比喻刀刃,“红潮”即血丝,此处指西瓜肉上的红色汁液;“肌雪”则是形容皮肤白皙,此处用以形容人的肌肤。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作者拿起刀子轻轻切开西瓜,只见鲜红的汁液从刀口涌出,犹如鲜血般令人惊心动魄。同时,作者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内心被这种美景所触动,仿佛自己也成了那美丽的西瓜的一部分。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物词。上片描写西瓜的形状和颜色,以冰珠比喻汁液的清澈透明。下片描写人与瓜的交往情景和内心活动。

开头两句写西瓜的外表特征。“嫩瓤凉瓠”,是说西瓜的瓜瓤很新鲜嫩滑,颜色也是淡黄的。“正红冰凝结”,是说成熟的西瓜汁液很浓,就像冰块一样晶莹透亮。

第三四句描绘了吃西瓜的情景和感受。“绀唾霞膏斗芳洁”,是说西瓜的汁水很鲜艳,光彩夺目。而“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则是说西瓜皮的颜色像银白色,光滑透明,让人联想到冷泉一般。

第五六句描绘了夜晚吃西瓜的情景。“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是说西瓜的颜色像蓝色的玉瓶一样,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夜深呼碧玉”,则是指在这样的夜晚中呼唤美丽的美人,一同品尝着甜美的西瓜。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个美好瞬间的感受。“笑问破瓜无”,是说在这个时刻里,自己仿佛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而这样的时刻只有在这美好的夜晚才能体验到。而“此夜琼浆,须怜取、寸心长热”,则是说在这种美好时刻里,自己的心情如同美酒一般醇厚热烈。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引入到了一个充满美好和甜蜜的场景之中,让人在欣赏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感动和喜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