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晴天气,坐水明楼畔。
三叠泉声诉幽怨。
霎然间、山半冷翠飞来,君莫去,且棹银船消遣。
玉鳞微动处,红绶双衔,隐隐歌丝逗帘幔。
半阕小秦王,入破方才,珠千颗、撒来成串。
又谁话当年杜秋娘,觉雁柱添愁,声声都换。

以下是这首名为《洞仙歌·嫩晴天气》的词的逐句释义:

  • 嫩晴天气,坐水明楼畔:描述了词人坐在晴朗的日子里,坐在明亮的水楼旁。
  • 三叠泉声诉幽怨。:描绘了远处传来的三叠泉声,似乎在诉说着某种幽深的怨恨。
  • 霎然间、山半冷翠飞来,君莫去,且棹银船消遣。:突然之间,山的半腰上飘来了一片冷翠,你不要离开,不如让我们荡一叶小舟,去那里消遣。
  • 玉鳞微动处,红绶双衔,隐隐歌丝逗帘幔。:当微风吹过,玉鳞般的水波微微动起来,仿佛两条红色的丝带相互纠缠,歌声也从帘幔中传来,萦绕耳际。
  • 半阕小秦王,入破方才,珠千颗、撒来成串。:这曲子的前半部分如同小秦王般动人,直到进入高潮,那珍珠似的音符才纷纷落下,形成一串又一串。
  • 又谁话当年杜秋娘,觉雁柱添愁,声声都换。:又有谁能说,当年杜秋娘的琵琶声,是那样凄婉动人,每一弦的拨动都像是在替她换愁呢?

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词人的心境与背景:陈维崧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政治理想和文学抱负并未得到充分实现。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这些经历反映在他的诗词创作中。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在一次宴会上听到小奚演奏琵琶,引发了他对历史人物杜秋娘的联想,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历史的感慨。
  2. 艺术特色与手法:词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用“三叠泉声”象征历史的沧桑,用“冷翠飞来”形容历史的变迁。这种象征和比喻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感。此外,词人还通过描写音乐和景色,使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
  3. 主题思想与寓意:这首词的主题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过去的留恋。通过对杜秋娘的描写,词人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情感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同时,词人也在表达一种对现实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
  4. 审美价值与影响: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的出现为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同时也为后世的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这首词不仅展示了陈维崧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