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响才将馀火送,砧声又迫秋情动。
天上双丸谁播弄。
闲愁重,人间白发凭伊种。
一枕瑶妃斟绿瓮,骖鸾翳鹤群真哄。
觉后匡床无与共。
真成梦,乱云封却华阳洞。
【注释】
蜩:蝉。余火:残余的火,这里指秋天的残阳。砧声:捣衣的声音。天上双丸:天上的明月和太阳。谁播弄:是谁在播弄它。闲愁重:烦闷的烦恼又加重了。伊:他(她)。一枕瑶妃斟绿瓮:一个枕头上斟满了绿色的酒,是美人瑶妃。骖鸾、翳鹤:乘鸾鹤,即仙人。群真:一群仙人。觉后匡床无与共:醒来后,没有一个人能够一起分享。真成梦:真是一场梦。乱云封却华阳洞:混乱的云层封锁住了通往仙境的洞口。
【译文】
初秋时节,蝉鸣刚刚送走了残留的余火,捣衣声又催发了秋天的情怀。
那天空中的月亮和太阳是谁在播弄?烦闷的烦恼又加重了我。
我独自一人枕席间斟满了绿色的美酒,与仙人一同驾鸾鹤遨游于仙山之中。
醒来之后,没有一个人能够与我共享这梦境。真是一场梦啊,乱云封住仙宫的门户。
【赏析】
《渔家傲》是宋词中的一种词牌名,其格律为两仄韵、三平韵、两仄韵,四句一段,上下片各四句,每句五个字。本首词为作者任处士时所作,抒发的是词人对人生和仕途的感慨。
这首词是一首咏叹自己仕途失意、生活孤独的作品,全词以清空疏淡的语言,写自己孤寂的生活,表现了词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开头两句,“蜩响才将馀火送,砧声又迫秋情动”,是说蝉鸣声刚刚送走了残阳,捣衣之声又催发着深秋的情怀。这两句看似平常,实际上却暗含着丰富的内容。因为“蜩”和“砧”,都是秋天的象征物;再加上“馀火”、“秋情”等字眼,便构成了一幅凄清冷落的图画。而在这悲凉的图景中,词人的心境也显得格外寂寞。“天上双丸谁播弄”一句,更是点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这里所说的“双丸”,是指天上的明月和太阳,它们轮流出现,交替照耀人间。但是,词人却感到它们似乎有意播弄自己的心绪,使他无法平静下来。这种感受,正反映了词人在仕途上的失意和孤独。
接下来的“闲愁重,人间白发凭伊种”,则是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痛苦。这里的“闲愁”,可以理解为一种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郁闷情绪;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因年华老去而产生的哀愁。这两种解释都可以成立,但都带有一些主观的色彩。此外,“人间白发凭伊种”一句,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在这里,“白发”既指自己的头发已经变白,也比喻自己的仕途已经陷入困境,难以为继。而“凭伊种”则暗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总的来说,这两句话虽然只是短短的十个字,但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词人笔锋一转,转而描写自己饮酒时的情境。“一枕瑶妃斟绿瓮,骖鸾翳鹤群真哄”,描绘的是一幅神仙般的生活画面。这里的“瑶妃”,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女瑶姬;而“绿瓮”,则是指用来盛酒的绿色酒坛。通过这样的描绘,词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骖鸾翳鹤群真哄”一句,则更是直接点明了词人的身份——他是乘鸾鹤、与仙人一起遨游于仙境的人。这既是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自豪和肯定,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某种超越和逃避。
词人以“觉后匡床无与共”一句收尾,再次抒发了自己的孤独感。这里所说的“匡床”,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坐具,形似方箱;而“无与共”则表示自己无法找到可以共同分享的人或事。这句歌词虽然简短,但却深刻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此诗通过描绘作者独自饮酒时的情境,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